政务厅。
荀彧顶着浓重的黑眼圈抬起头,眼神带着几分不善,看向对面正在打闹的两人。
“我说,你们俩有闲工夫打闹,还不如过来搭把手,最近事情很多。”
听到这话,还在嬉笑打闹的郭嘉和李玄机,走到一张摆放着竹简的案几后,开始翻阅查看。
一炷香过后……
“搞定!这算多大事呀!”
李玄机把最后一捆竹简重重地拍在桌上,发出一声巨响。
刹那间,荀彧、荀攸、陈群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郭嘉伸手抽走一卷竹简,“你怎么可能处理得这么快?让我康康!”
接着,郭嘉看着竹简大声念道:
“河东当地一乡间豪强,在卫家的指使下,裹挟民 意,对丞相的政令有所阻碍。
解决方法:带兵直扑卫家,灭全家满门、水银灌洞、活物尽杀,男屠戮女充馆,以儆效尤……”
除了郭嘉手中这卷写有详细方案,其余竹简上的批阅,最多不超过四个字,主打的就是一个简洁干脆。
“准、不准、一撸到底、满门抄斩……”
荀彧看完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把那一堆竹简抱走,“你出去。从今天起,你和文和一样,凡是和世家相关的公文,都不许处理!”
郭嘉当场笑得前仰后合,“毅卿,你这公报私仇也太明显了吧,不过是裹挟民 意而已,还不至于抄家灭族……”
听到这,陈群赶忙点头。
要是真按李玄机这样处理,不知道得有多少世家要倒台,还是郭嘉心地善良……
郭嘉笑完,一脸正经道:“等过些日子,我给卫家安个罪名,毅卿你再带兵去收拾他们不就得了!”
陈群一愣,心想这好人卡还是发得太早了!
李玄机一脸坏笑,“行,卫家最好别让我抓住把柄,不然他们可要遭老罪了!”
陈群环顾四周,发现屋子里这群人压根就没把卫家的死活当回事,几个人玩笑之间就给人家定了罪。
陈群算是看明白了,这屋里从上到下,就没一个是善茬啊!
贾诩就不用说了,那可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
谈笑间就能搅乱冀州局势,听说还把袁绍的二儿子袁熙给弄死了。
程昱,虽说没再干过拿人肉当军粮的事,但跟他打过交道的家族,都被整治得服服帖帖。
陈群也说不上为啥,但本能感觉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人。
最后就是李玄机,时不时还能冒出几句诗赋,可整天就琢磨着怎么使坏。
一开始陈群还以为他是个儒将,可长时间接触下来,陈群得出结论。
李玄机毫无道德底线,这一屋子都不是什么好人!
李玄机那泼脏水、撒泼耍赖、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的手段,运用得那叫一个娴熟!
有一次,一个老御史指着李玄机的鼻子大骂,李玄机却回了句:你居然觉得我有道德?你可真的,我哭死。
而被分配治理地方事务的李玄机,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
倒不是荀彧治理得不好,而是这个时代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
上面颁布的政令想要在地方推行,一旦地方上的大族联合起来唱反调,那遇到的阻力简直太大!
基本上,能够独自镇守一郡的官员,没几个是出身寒门的。
而那些所谓的名士,大多只会无为而治,要不就是满嘴假大空,完全就是外行领导内行。
当然,其中也有真本事的,大概是一半对一半。
可最让人糟心的是,有能力的和没能力的,像是捆绑销售。
朝廷要是征用了他们家老大,那他们家老二哪怕啥都不会,朝廷也得给安排个职位。
李玄机曾因一个太守草菅人命,一怒之下当场就把他斩了,为了彻底铲除地方势力,便深入调查。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那太守居然和荀彧有点关系。
好在荀彧是和李玄机站在同一阵线的,所以这件事很容易就平息下去了。
后来李玄机主动向曹老板请假,在家窝了几天,说是闭门思过,实际上就是在琢磨阴招对付那些人。
不过嘛……
最近这段时间,李玄机和贾诩来往特别频繁。
最后连曹老板都以为这两人要悄咪 咪地搞出个大事情。
可后来得知,他俩居然是在研究养生之道,曹老板也就没了兴趣。
……
冀州。
自官渡之战大败后,虽冀州底蕴尚在,但袁绍经历丧子之痛,又要镇压北方各方势力,同时还要恢复军力,终究还是病倒了。
房间里,浓郁的药味与窗外生机勃勃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谁能想到,躺在床上这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竟是冀、并、幽三州的主人。
袁绍躺在床上,气息微弱,床边跪着袁尚,正端着汤药侍奉。
“父亲。”
袁尚轻声呼唤,将处于半梦半醒间的袁绍唤醒。
袁绍艰难地睁开眼皮,眼前只能模糊看到一道身影,想要说话,却发不出声音,仿佛连呼吸都成了最艰难的动作。
一旁的郭图,看着袁绍这般模样,在房间里不停地来回踱步。
最终,他一咬牙,把袁尚拉到一旁,低声耳语。
“如今主公病情危急,恕我直言,恐怕主公时日无多了!”
袁尚有些惊慌失措,“郭图先生,这可如何是好?要是父亲去世,袁谭从并州带兵来攻打,我岂不是……”
郭图冷笑一声,“所以公子您要先下手为强!以主公病危为由,召大公子回邺城,然后一举将他杀掉!”
袁尚有些犹豫,“这……无缘无故杀害兄长,要是传出去……”
郭图冷哼道:“岂不闻无毒不丈夫!倘若公子您不先下手,恐怕日后必定会被大公子囚禁!”
“您可是主公钦定的继承人,如今大公子却对冀州基业虎视眈眈。卧榻之旁,怎容别人安睡?公子您可要想清楚啊!”
就在两人密谋时,袁绍忽然感觉身体变得轻快了一些。
虽然依旧无法动弹,但从感官上,仿佛回到了年轻时。
许多画面在袁绍的脑海中一一闪过。
新丰美酒斗十千,
洛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用这四句诗来形容袁绍的前半生,那是再贴切不过了。
袁绍虽是庶子,但出身也算高贵,少年时期的他和曹操一样,都有着一股豪爽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