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
历经一年的休养生息,刘备再次扩充军队。
张飞统御着三万多兵马,赵云则镇守北部的葭萌关,麾下有两万余兵力。
黄忠与魏延各自独领一军,各有五千多人。
成都城内屯驻三万兵马,连同周围几座城池的兵力,总计七万有余。
这可是刘备生平头一遭,手下既有足够的兵力,又有众多将领可用,粮草也十分充足。
刘备不禁感慨,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人在安逸久了就想有所行动,实力的大幅增长,让刘备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汉中。
第二天,刘备前往诸葛亮府上。
得知刘备要来,诸葛亮赶忙出门迎接。
“大王驾临寒舍,亮未能远迎,实在罪过……”
刘备翻身下马,走上前拉住诸葛亮的手,就像回自己家一样,径直往府里走去。
诸葛亮回头问道:“大王,世子今日没一同前来吗?”
“他呀,今天要在家练剑,所以我就没带他。军师,今天有重要事商量,先别管阿斗了。”
“大王这说的哪里话,世子乃……”
“好好好,军师咱们先谈正事,阿斗的事儿稍后再说。走走走,先进屋谈。”
“大王如此匆忙,所为何事呢?”
刘备拉着诸葛亮坐下,双手搓了搓,眼中满是期待,“军师,你且说说,如今咱们有多少兵马,粮草又储备了多少?”
一听这话,诸葛亮瞬间明白了刘备的心思,轻摇羽扇回应道:“要是算上子龙那三万兵马,如今大王麾下共有十六万余兵力。”
“至于粮草,巴蜀各地储备的粮草,足够三军支取数年。即便大王率领十万大军北上征讨汉中,也能支撑一年。”
“那军师觉得……我出动多少兵马能拿下汉中?”
刘备满脸期待,双手不停地搓动着。
“大王莫急,且听亮细细算来。”
“敢问主公,若攻打汉中,需留下多少兵马驻守后方?”
刘备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南方之地刚刚收复,恐怕得留一万兵马驻守,成都也得留下两万。再有就是沿途的重要关卡,零零总总加起来……大概得五万吧。”
诸葛亮微笑着点头:“没错,如此一来,再减去荆州子龙那三万兵马,大王能用于攻打汉中的兵力就不足十万了。”
“汉中守军有三万,又占据天险,即便出动十万大军,想要攻克也绝非易事。”
“况且曹军如今实力强劲,具体兵力虽不确切,但从之前攻打云长的情况来看,十万兵马对曹操来说,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他麾下的兵力,恐怕不少于五六十万。大王还需等待天时变化,方可有所行动。”
刘备脸色一变,“军师,你这话可不是在开玩笑吧?”
“大王可知北方如今的情形?自从争鸣府建立后,朝堂之上百家争鸣,各门各派为施展抱负,纷纷尽显才华。在工农方面,我们已经落后太多了!”
“而且曹操广设学院,大开方便之门,推行有教无类,重用寒门之士,天下人才如同云集,将校好似雨下。”
“如今他麾下的能人,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子仲来信说,北方村庄群落兴起,炊烟袅袅,几乎重现昔日盛世景象。”
“由此可见,曹操粮草储备之充足,远非我们和孙权能比。”
刘备听后,难免有些失落,但还是想反驳几句。
“可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大汉的子民一天天失去对汉室正统的认同?任由曹操一点点侵蚀我大汉的气运吗?”
“军师,你说……我们还有机会吗?”
一个朝代的名号,其影响力是有时限的。
刚刚灭亡的百年内,或许还有百姓怀念。
但时间一长,终究会失去效力。
就像曹操治下的年轻一代,他们自出生就生活在曹操的统治下,对所谓的汉室正统毫无兴趣,他们心中的君主,就是曹操!
诸葛亮闭目沉思片刻,伸手在桌上画出曹、刘、孙三家势力的地图轮廓,指着汉中、襄樊、合肥这三处。
“主公请看,若想打破当下的僵持局面,这三地之中必须有一处率先被攻破。”
“届时,曹军的防线便会崩塌,一旦出现缺口,曹军就将无力回天。只是汉中一地,实在不宜攻取。”
“当下之计,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襄樊和合肥上。”
襄樊还好说,可合肥……
孙权那些破事传得人尽皆知,指望江东能攻破合肥,还不如指望曹操和李玄机被陨石砸中现实!
“只是……军师,襄樊靠近曹操的势力腹地,又有重兵把守,虽无天然险阻,但城墙高大坚固,加上曹操兵多将广。”
“即便我二弟能力出众,可手中只有三万兵马,又怎么能攻破呢?”
诸葛亮长叹一声,没有马上回答。
从南向北征伐,本就希望渺茫。
要是曹操引得其他世家一同反抗,内部大乱,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可如今整个北方的世家被曹操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一步步削弱,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没有反抗之力,只能任由曹操摆布。
百姓生活安稳,谁会没事去反对曹操呢?
匡扶汉室,希望实在是太渺茫了!
但诸葛亮没有直接把这残酷的事实告诉刘备,而是委婉地换了种说法。
“主公出身低微,数十年来从未懈怠,才有了今日的成就。若想成就大业,必须等待天时。”
刘备长叹一声,深以为然,“大丈夫处世,应当光明磊落。即便身处逆境,也应屈身守分,不可与命运强行抗争。”
刘备如今麾下拥兵二十万,已然达到人生巅峰,怎么也算不上逆境。
可曹操呢,麾下拥兵五六十万!
而且这还是在不以消耗发展潜力为代价扩充的军队。
毕竟北方人口已经突破两千三百万,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诸葛亮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已经将刘备麾下的资源调用率提到极致,可还是比不上北方的发展速度。
基本盘大就是这么让人无奈,拼发展,哪怕你操作再厉害也无济于事。
诸葛亮的内政处理能力,放在所有朝代,都能排进前十。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颁布了多条鼓励生育的政策,效果却不理想。
只要百姓能吃饱饭,有余粮,都不用政府鼓励,他们自己就会积极生育下一代。
反之,连肚子都填不饱,生育下一代也只是让孩子遭罪。
对于小农经济来说,生孩子其实是划算的,意味着家里能多几个劳动力。
想到这里,刘备刚刚燃起的万丈豪情,瞬间就像被一泡尿浇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