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市局支援的电脑和数码相机运抵光明分局刑侦大队,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崭新的方正电脑主机和CRT显示器,还有几台沉甸甸的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在2002年的基层公 安局,绝对是稀罕物。
刘建业摸着冰凉的数码相机外壳,咧着嘴笑。指挥中心腾出来的小办公室里,两台电脑已经摆上桌。
设备到位,陈默的改革方案有了硬件支撑,开始实质性地运转起来,虽然磕绊依旧不少。
魏建国看着这些新家伙什儿,虽然心里对新结构还是有点嘀咕,但也不得不承认,陈默这小子是真有点门路,能从翠湖市局抠出这些硬货。
陈默没沉浸在设备到位的喜悦里。他知道,人才是更关键的瓶颈,尤其是能支撑起他“情报导侦”理念的技术人才。
指挥中心需要一个真正的核心大脑,能把那些Excel表格用活,甚至构建更有效的信息系统。他想到了一个人——张泽天。
张泽天是市局信息通信处的宝贝疙瘩,正儿八经的计算机硕士,在2002年的公 安系统,这学历和技术背景凤毛麟角。
陈默刚重生的9.12案期间,陈默就和张泽天打过交道。
当时的张泽天还是给陈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人技术扎实,话不多,但脑子活,最关键的是,他对公 安业务有热情,不满足于待在市局机关搞维护。
但挖市局的技术骨干,而且是硕士,这事不是陈默一个分局大队长能拍板的。他需要更高层面的支持。他首先想到了分局局长吴天赐。
吴天赐也算是是广华市公 安系统少有的高学历领导,公 安大学博士毕业,理论 功底深厚,思想相对开明。
陈默敲开了局长办公室的门。
吴天赐正在看文件,见陈默进来,他放下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陈默,坐。翠湖的案子干得漂亮,汪局电话里把你夸了一通。设备也到了?”
“是,吴局,刚到位,正在调试。”陈默坐下,直奔主题,“吴局,我来是想汇报一下刑侦大队重组改革的进展,还有…遇到的一个关键困难。”
“哦?说说。”吴天赐饶有兴致地放下了文件。
他对陈默这个年轻骨干一直比较关注,方山县案和翠湖案的表现都证明了他的能力,但搞结构改革,这步子确实不小。
陈默把改革方案的核心思路、目前指挥中心和技术中队的运转情况,以及面临的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简明扼要地汇报了一遍。
尤其强调了指挥中心缺乏一个能将信息有效整合、分析、利用起来的技术核心。
“所以,你想从市局挖人?张泽天?”吴天赐听完,眉头微蹙。
陈默的想法比他预想的还要大胆,甚至可以说有些超前。
2002年,“信息主导警务”的概念在部里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更别说基层了。陈默提出的“情报导侦”、“数据串并”、“专业分工”,尤其是组建技术分析团队的想法,让这位博士局长都感到一丝震动。
“吴局,我知道这想法可能步子有点大。”陈默坦诚道。
“但现实案件越来越复杂,线索越来越碎片化。光靠人海战术和传统摸排,效率低,容易漏。指挥中心有了设备,但缺能把设备用好、把信息玩转的人。”
“张泽天有这个能力,他在方山县案的表现证明了这点。我们需要他这样的人,把散落的信息点,连成线,织成网。”
吴天赐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办公室很安静,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陈默,”吴天赐终于开口,语气平和但带着审视,“你的思路,很有价值,甚至可以说看到了未来刑侦发展的一个方向。信息,或者说数据,确实会越来越重要。你的改革,方向是对的。”
陈默心中一振。
“但是,”吴天赐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改革不是一蹴而就。”
“你刚上任,大队内部还在磨合,新设备刚上手,一下子引入一个市局的‘空降兵’,还是搞技术的,能不能服众?怎么融入?会不会水土不服?这些都是问题。步子太大,容易摔跤。”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陈默:“编制问题,分局层面,我会尽力帮你协调。增设技术性岗位,补充专业人才,这个思路我支持。”
“但具体到张泽天这个人…他是市局的在编技术骨干,调动他,不是分局能决定的,需要市局一把手点头。而且,徐局刚上任不久,他对你的印象虽然不错,但会不会支持你这么挖市局的墙角?你得想清楚。”
陈默听明白了。吴天赐支持他的理念和人才需求,也愿意在分局层面解决编制问题,但调张泽天这事,他帮不上忙,也提醒他注意节奏和阻力,关键在徐海涛。
“谢谢吴局指点,我明白您的意思。编制问题有您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陈默站起身,“张泽天的事,我去找徐局试试。”
“嗯。”吴天赐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跟徐局好好汇报你的想法,重点是刑侦大队改革对提升整体战斗力的意义,以及张泽天这个特定人才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态度要诚恳,也要有说服力。去吧。”
离开吴天赐办公室,陈默直接去了市局。徐海涛的办公室在市局大楼顶层。
新任市局局长徐海涛,因为方山县涉黑大案的成功告破,威望正隆。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气度沉稳。
见到陈默,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陈默?刚从翠湖立功回来,不在家好好整顿队伍,跑市局来,是找我?”
“徐局,打扰您了。确实有件重要的事,想向您汇报,也是…请求。”陈默站得笔直。
“坐下说。”徐海涛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陈默坐下,将刑侦大队的改革思路、目前进展、以及遇到的指挥中心技术分析能力瓶颈,清晰地汇报了一遍。
“徐局,信息散乱、线索割裂,是制约我们侦破效率,尤其是侦破系列性、流窜性案件的最大瓶颈之一。”
“我们有了设备,但缺能把设备效能最大化、把信息真正‘用活’的核心人才。”
“张泽天同志技术扎实,有公 安业务思维,是不可多得的人选。”陈默语气恳切。
“我们大队的指挥中心,需要一个像他这样的带头人,才能把‘情报导侦’的理念落到实处。我想请求市局,把张泽天同志调到我们光明分局刑侦大队。”
徐海涛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 挲着茶杯边缘。
陈默的想法再次让他感到这个年轻人的锐气和前瞻性。
他欣赏陈默在方山县案中表现出的担当和能力,也乐见基层单位进行有益的探索。
但调走市局的计算机硕士,这可不是小事。信息通信处的处长怕是要跳脚。
“小陈,你的想法很有魄力。”徐海涛缓缓开口,“张泽天确实是个人才。但是,他在市局,服务的是全局。调到你们分局,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而且,信息处那边的工作怎么办?他们处长老王可把他当宝贝疙瘩。”
“徐局,分局刑侦大队是打击犯罪的最前沿阵地。信息只有在实战中快速流转、深度分析,才能转化为战斗力。”
陈默迎上徐海涛的目光,“张泽天在市局,更多是维护系统、做技术支持。但在我们大队,他将是‘指挥调度与情报中心’的负责人!他将直接带领团队,运用技术手段为一线侦查服务,用信息指引破案方向!”
“这更能发挥他的专业所长和价值。我相信,他在分局做出的实战成果,最终也能反哺和推动市局整体的信息化建设。”
陈默顿了顿,补充道:“至于信息处的工作,张泽天同志过去也主要是负责专项技术支持和开发,并非日常运维的核心。而且,我们分局离市局很近,如果市局有重大项目需要他短期支持,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指挥中心主任?”徐海涛捕捉到了陈默给出的职位,眼神微动。这个位置在分局刑侦大队算得上核心中层了,分量不轻,说明陈默是真心实意想重用张泽天,给他平台,而不仅仅是借调个技术员。
办公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徐海涛在权衡。
陈默的锐气和清晰的规划打动了他,方山县案的成功也让他愿意给这个年轻人一些支持的空间。
而且,如果光明分局的改革真能闯出一条依托信息化提升刑侦效能的新路子,对他这个新局长也是政绩。
“嗯…”徐海涛沉吟片刻,终于点了头,“你的理由,有一定道理。基层需要探索,也需要专业人才支撑。这样吧,张泽天的调动,原则上我同意了。”
陈默心中一喜:“谢谢徐局!”
“别急着谢。”徐海涛摆摆手。
“有几个条件。第一,要征得张泽天本人同意。他想不想去基层,想不想干你这个指挥中心主任,得他自己说了算。”
“第二,信息处那边的工作交接要做好,不能影响市局的正常运转。第三,人给你了,平台也给你了,我要看到实效。别给我搞成花架子!年底,我要看到你们这套东西,在实战中拿出了像样的成绩单!”
“是!请徐局放心!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陈默挺直腰板,语气坚定。
“好,你去找张泽天谈谈吧。就说我原则上同意,但要他本人自愿。”徐海涛挥了挥手。
陈默在市局信息通信处那间堆满主机和线缆的机房里找到了张泽天。他正埋头在一台电脑前,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代码。
“泽天,忙呢?”陈默打招呼。
张泽天抬起头,看清是陈默,有些意外:“陈默?你怎么来了?”
陈默把他叫到安静的走廊,开门见山:“泽天,我调到光明分局刑侦大队当大队长了,正在搞点改革。”
张泽天点点头:“听说了,动静不小。还从翠湖搞了批电脑相机?”
“对。设备有了,但缺个能把它们真正玩转、把信息变成破案武器的人。”陈默看着张泽天的眼睛,“我想请你过来,担任我们刑侦大队新成立的‘指挥调度与情报中心’的主任。”
张泽天愣了一下:“主任?我?”
“对。”陈默语气肯定,“位置给你,权限给你。你的任务,就是给我带出一支能用好电脑、用好数据、会分析情报的队伍来!”
“用技术手段,给一线侦查员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不是让你来修电脑的,是让你来改变我们破案方式的!徐局那边,我已经汇报过,他原则上同意调动,但前提是,你自己愿意。”
张泽天镜片后的眼睛亮了起来。
在信息处,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维护老旧系统和处理各种琐碎的技术故障,一身本事感觉无处施展。陈默描绘的场景——用技术主导情报、直接服务一线破案——正是他内心深处渴望的。
指挥中心主任的职位,更是一个能让他施展抱负的平台。
“光明分局…刑侦大队…指挥中心主任…”张泽天低声重复着,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内心显然在激烈斗争。从市局到分局,级别待遇可能差不多,但环境和挑战完全不同。是留在市局机关按部就班,还是去基层一线开疆拓土?
“我知道有挑战,也可能比在市局辛苦。”陈默加了一把火,“但在这里,你能真正看到你的技术、你的分析,变成抓住罪犯的力量!你带出来的队伍,可能就是未来全市,甚至全省公 安刑侦信息化的标杆!”
张泽天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眼神变得坚定:“陈大,什么时候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