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玉曦眨了眨眼睛,仔细回想起来,主要,赵夫人刚刚说了好几句祖上流传下来的话来着……
“……”可宋太傅却误会了,这才说了几分钟,这丫头就忘了?
还没等洛玉曦开口,宋太傅直接念了出来:“芍药残败,曼陀罗缚,紫藤缠棺,梅花难开,青竹泣血。
公主殿下如何看待这句话?”
洛玉曦愣了愣,在案纸上写下这句话,随即还画了出来:“太傅可知,这芍药,曼陀罗,紫藤,梅花,青竹分别代表着什么?”
宋太傅微微摇头,这些他倒是真不知晓,不过他心中有些许猜测:“莫非…与五个镇压诅咒之物有关系?”
洛玉曦清淡一笑,笔尖沾染诛杀点在芍药花之上:“太傅,这是五位异姓王家族的族徽。
芍药是威勇王家族,曼陀罗花是楚风瞬,紫藤花是安平王,梅花是文襄王,青竹是昭义王。
我想,这句话所指的不仅仅是诅咒之物,还有整个谋反之事的真相。”
“不错!”闻言,宋太傅很是赞同,只要解开这句话的意思,也许就能知道诅咒的秘密。
“紫藤缠棺…”烛火在书房的青玉灯台上摇晃,洛玉曦指尖划过刚刚誊抄的谶语,眉心紧蹙:“太傅,为何月城从无紫藤花?
我记得,就连御花园都刻意避了此花。”
宋太傅好似想到了什么,翻出一本《风物志》查看起来,而后双眸微眯:“公主殿下请看,安平王府鼎盛之时,紫藤花曾绵延半城。
但灭门后第二年,所有紫藤仿佛一夜枯死,再也没有生出新芽。”
洛玉曦看完满脸惊讶:“太傅,这也太…神奇了吧。”
宋太傅不禁感叹一句:“是啊,确实奇哉,怪哉。
好似这紫藤花随着安平王家族的凋零而……”
宋太傅话音未落,书房外响起了宋墨白的声音:“祖父,长公主殿下,晚膳时间到了。”
“………”洛玉曦和宋太傅一同望向窗外,不觉时间过得可真快,怎么这么一会天都黑了!
洛玉曦起身便想告辞,奈何宋太傅极力热情挽留,硬是让她先用晚膳,大有彻夜长谈的架势……
洛玉曦无奈,只能跟随宋太傅前去用膳。
膳厅内,气氛有些尴尬。
主要是洛玉曦盯着膳桌上的一碟酷似藤花饼的糕点,忽然喃喃说了句:“这糕点倒像是紫藤花做的……”
闻言,赵菲瑶突然面色惨白,失手打翻了瓷碟,当即惊恐的起身致歉:“公主殿下恕罪,臣妇失仪了!”
“???”洛玉曦与宋太傅相互对视一眼,两人眸中皆不约而同的划过一丝怪异之色,好似在交流着什么。
洛玉曦温和的出声打圆场:“赵夫人不必惊慌。”
洛玉曦刚说完,宋太傅便出声让她继续坐下用膳。
不过,刚用完膳,宋太傅又找了个借口将她唤到了书房之中。
而后,洛玉曦直接开门见山的询问起来:“赵夫人,你刚刚为何会对紫藤花那般反应?”
赵菲瑶也不隐瞒,而是如实回答:“回公主殿下,臣妇只是…忽然想起了赵家祖训,所以才……”
“赵家祖训?”闻言,洛玉曦和宋太傅双眼一亮,略带迫切之意,异口同声的问道。
赵菲瑶被她俩这神情给吓得缩了缩脖子,不知道公主殿下和公爹为何这般急切:“没错,赵家祖训,见紫藤花必除之。”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祖训?”洛玉曦满脸不解,他们赵家的族徽不就是紫藤花吗?
不说养护紫藤花,反而要除掉紫藤花?这也太奇怪了吧。
赵菲瑶也是茫然的摇了摇头:“臣妇也不知其中原由。
只是,自臣妇记事起,每年开春,存续的赵氏族人皆会前往祖宅铲除紫藤新芽。
不止如此,祖宅中更是有专门清除紫藤新芽的长辈居住。
但凡发现有新芽冒出,便会第一时间扼杀掉。”
有一次,臣妇偷偷听到一长辈喃喃自语,说什么:决不能让祖宅的紫藤花重见天日。”
“!!!赵夫人,不知赵氏祖宅在何处?”不知为何,洛玉曦感觉这紫藤缠棺的秘密说不定就在赵氏祖宅之中!
听到洛玉曦的询问,赵菲瑶有些犹豫:“这……”
不是她不想告诉她,而是,这赵氏祖宅乃是他们一族的禁地。
近三百年来,他们赵氏一族的旁系后裔都隐藏在祖宅之中才幸存了下来。
所以,这赵氏祖宅也只有他们赵氏一族知晓,决不能向外人透露。
可现在…好像也无所谓了吧,反正,赵氏族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宋太傅见她犹豫不决,连忙出言暗示:“贤媳,此事对长公主殿下非常重要,你且莫要再隐瞒了。
再者,你且安心,长公主殿下不会对赵氏族人如何的。”
“是……”有了宋太傅这番说辞,赵菲瑶不再有所顾虑,当即说出了赵氏祖宅所在。
得到了答案之后,宋太傅便让她先行退下了,并叮嘱她此事绝不能向第三个人说起,就算是宋书棋也不行。
赵菲瑶连连点头应允,而后躬身退出了书房。
院落外,宋书棋果然在焦急等待着妻子,见妻子并无异样这才稍稍心安。
“公主殿下,看来,咱们要先去这赵氏祖宅有一遭了。”宋太傅很自然的将自己和洛玉曦绑在了一起。
洛玉曦心中涌出一抹感动之意,随即莞尔一笑:“太傅,我正有此意。”
“既如此,不如,咱们现在就出发前往!”宋太傅说走就走,当即就准备前往赵氏祖宅。
“……额,太傅,不用这么着急吧,赵氏祖宅可不近呐……”洛玉曦满头黑线,她倒是不知这宋太傅竟然还是个行动派。
且这一来一回起码得几天时间,他这么大年纪,经得起来回奔波吗?
宋太傅好似读懂了洛玉曦的心中所想,当即板起了脸,这丫头看不起谁呢:“公主殿下,别看老臣已然年迈,可不闻老当益壮?
老臣年过半百后,还经常游山寻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