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去吃牛肉面!”
打定主意后,我大步朝小区外走去。
按照平时买菜时的记忆,我找到一条较为繁华的街,路两边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我之前路过时,见过几家面馆,但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于是就沿着街一家一家的看,我从门口招牌和室内装修的情况看,消费应该不会太低。
以我现在的条件,一碗面花个二三十块,真不如自己去菜场买的划算。
考虑再三、我最终决定放弃,面可以不吃、但钱必须花在刀刃上,等接到活了再大吃一顿。
离开这条街后,我快步朝菜场走去。
为了省时间,我目测了菜场的大概位置,然后直接横穿小巷子准备抄近道。
这种小巷子错综复杂,有时候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死胡同,不是里面的居民根本就找不清头绪。
很显然我也严重高估了自己,绕着绕着就迷路了,直到最后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
想找个人问问吧,居然连个人影也看不见,这大中午的,简直有点太反常。
我灵机一动,要是找不到人的话,那就看看有没有鬼,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强。
揉了揉眼睛,我开始仔细观察小巷子的每一处角落,尤其是那种常年不见光,阴暗潮湿的地方。
半个小时后,我决定放弃了,头顶的这个大太阳,照的周围根本就没有黑的地方。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不知从哪里飘来一阵阵香气,这味道瞬间勾出我肚子里的馋虫,精神也为之一振。
有了香气做指引,我迅速找到了方向,一边闻着香味一边在小巷子里穿梭。
很快、我寻着香味来到一家小吃摊,老板是位佝偻着背的奶奶,摊子很小,就摆了一张桌子。
挤挤的话勉强可以坐四五个人,而做饭用的锅碗炉灶等、全放在一间几平的小门面里。
系着围裙的老奶奶正在忙碌,锅里热气腾腾的,香气正是从这里散发出去的。
“小伙子、要吃点什么?”
老奶奶用沙哑的声音招呼起我。
立着的招牌上只有三种小吃,水饺、馄饨和面条,我犹豫要不要吃的时候,老奶奶又说了一句。
“我这儿是小本买卖,通通只要八块钱一碗,比外面街上的便宜多了!
这些东西呢,都是老太婆我一点点做出来的,绝对干净卫生货真价实。”
我快速扫了一眼老奶奶的操作台,果然整理的很干净,并且她和面的手都带着手套。
这装备简直吊打百分之九十的商家,关键还这么便宜。
“好嘞,阿婆!那就给我来一碗水饺、再来一碗面条!”
我毫不犹豫的坐了下去,全然忘了刚刚迷路时的慌张。
老奶奶动作很麻利,不多会、便将面条水饺端了上来,整整两大碗。
人在饥饿的情况下,对于食物是毫无抵抗力的,就算味道一般也会觉得好吃。
面条就是普通的雪菜肉丝面,水饺我尝了一口,芹菜猪肉馅的。
还没等细品味道,便通通被我吃进了肚子。
就在这时,小吃摊又来了一位客人,是个有些沧桑的中年男人,看样子干的应该是卖力气的工作。
“卞姨,老样子!”
中年男人熟络的坐了下去,老奶奶答应一声后,着手准备了起来。
“您好大哥,这地您熟吗?周围的巷子太绕,我走了半天都没找到路出去。”
趁现在有人,我想寻求一下帮助,要是凭我自己走,估计还得被困上一阵子。
男人打量了我两眼,随后轻轻点点头。
“可以,过会你跟着我走就行。”
说完后男人不在言语,拿起手机翻看了起来。
我彻底放了心,起身付过钱后,站在一边等。
时间不大,老奶奶给男人打包了一份水饺和两份面条,递给男人时还问了一句。
“小刘,你家媳妇好点没有?”
直到这时、我才看清楚老奶奶的模样,虽满脸都是褶皱,但面容慈祥,让人感觉很舒服。
“唉…别提了、卞姨,还是老样子。”
听了中年男人的回答,老奶奶暗叹一口气,随即拍了拍男人的手臂。
“总会好的总会好的,小刘你这次就不用给钱了,全当我请你们一家三口吃了!”
中年男人连连摆手,然后快速付了钱,嘴里很是客气的回道。
“不用了、卞姨,您老支这个小摊也不容易,再说之前您老也没少了送吃的。”
老奶奶执拗不过,只好又叮嘱了几句,才放中年男人离开。
我默默跟在男人身后,没有主动搭话,也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世间疾苦多如牛毛,谁又不是挣扎着想活个人形出来呢。
没过几分钟,我便被带了出来,中年男人见带我出来的事已经完成,扭头就往回走。
“大哥!谢谢啦!”
我对着中年男人的背影大喊一声,但男人并没回应我,脚步匆匆的走在来时的巷子里。
直到男人的背影在视线里彻底消失,我才转身离开。
这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师父经常念叨的、积德行善的意义。
去菜场买了点口粮后,我立即回了家,这次我准备主动给郑伯打个电话。
一进门,就看见躲在卫生间的吴欣雨,正在那儿玩着花洒。
“大姐、水是要花钱的,我现在日子过的穷困潦倒,经不起你这么折腾。”
吴欣雨听见了我的声音,刚想从卫生间飘出来,又被折射进来的阳光吓了回去。
“小九、你能换个遮光强一点的窗帘吗?这样我白天也可以出来了。”
我没有理会吴欣雨的要求,这才住进来一天,就开始提条件了,简直不把自己当外人,不对、是外鬼。
见我没理她,吴欣雨默默退到了角落里,估计也想起来自己是初来乍到了。
将买的东西摆放好后,我躺在沙发上休息,脑子里想着该怎么跟郑伯沟通。
二十分钟后,我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郑伯的电话。
郑伯、原名郑卫国,我师父张天阳的好友,也是一名老守棺人,不过他守的是死棺。
郑伯在守棺人行业里属于名人,敢于创新和改变,按他的话就是,守旧的同时也得学会改变,只有认清现实才能把守棺人发扬光大。
而郑伯之所以出名,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他有钱,入行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成功打入了火葬场和殡仪馆、这两大暴利行业。
并且成立了自己的丧葬公司,听师父说、规模很大,很多守棺人都在里面工作。
手机那头响了数声后,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小九啊、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
我略有犹豫,咬咬牙轻声说道。
“郑伯,我想问问你那儿有没有活,嗯…我想存点钱去找师父!”
电话那头先是一阵沉默,接着语气稍带急切。
“你找到你师父留的信了?”
郑伯这句话一出,我便确定了一点,他那里肯定有师父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