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们看到十七号选手上台,第二场文艺比拼即将开始。
一边疯狂点击着右下角的枕头链接,一边注视着中央大屏幕的画面。
十七号选手忐忑的站在台上,心情说不出来的紧张。
在几百万人的注视下,这一轮的题目很快出现在大屏幕上。
看到这一轮的题目,不只是站在台上的两名选手。
就连正在看直播的百万观众,都不禁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大家的视线,全部集中在大屏幕上。
凝视着这一轮的题目,心情都有些复杂。
随着十五秒的倒计时响起,陈越和十七号选手的思绪。
顿时陷入深深的沉思,回忆着跟爱情有关的文学作品。
对于爱情这个词,每个人的想法与看法都不一样。
在有的人看来,爱情代表的就是浪漫。
与自己喜欢的人行走在夏日的沙滩上,这叫爱情。
在有的人看来,爱情代表的是美好。
与自己相爱的人携手一生白头到老,这叫爱情。
在有的人看来,爱情代表的是痛苦。
回忆着之前种种痛苦的记忆,遇到各种各样与自己不合的人,这叫爱情。
所以在百万名观众,看到这个词时。
心情一个比一个复杂,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回忆。
有的是美好,有的是痛苦。
爱情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概念,它代表着多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关系。
爱情,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对话。
爱情既非命中注定的神话,也非可以量化的科学公式。
而是两个自由个体,在时光中共同书写的动态诗篇。
它需要生物学的本能驱动,也需要心理学的认知调适。
受限于文化框架,又在个体实践中不断突破边界。
或许理解爱情的关键不在于定义它,而在于接纳其本质的流动性。
正如河流无法被装进瓶子,真正的爱情永远在“成为”的路上。
爱情的迷人之处或许在于,它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瞥见了永恒的幻影。
那是对“被完全看见”的渴望,对“永不孤独”的信仰,以及对“超越自我”的本能追求。
看到这一轮的题目时,不管是现场的选手和工作人员。
还是在屏幕前,观看节目的几百万名观众,气氛都有些微妙。
随着时间一秒接一秒的过去,对于爱情这个题目。
十七号心里已然有了答案,看到陈越没有回答的打算。
他也不再犹豫,先一步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清晨的图书馆,阳光铺洒在成排的书架上。
她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正轻轻拂过泛黄的书页。
沉浸在一个遥远的故事里,空气里只有尘埃在光柱中无声起舞。
“嗒”一声轻响,一本书脊轻轻触碰到她摊开的书页边缘。
她微惊抬头,撞进一双含着歉意的眼眸里,是邻座那个总在晨读的男孩。
他白衬衫的袖口挽着,脸上带着点慌乱:“抱歉,我够那本书……”他指了指她头顶书架高处。
“没关系。”她轻声应道,下意识将身子往窗边挪了挪,为他让出空间。
他靠近时,带着干净的书墨气和一丝清冽的皂香,阳光勾勒着他专注的侧脸轮廓。
他小心取下书,指尖无意间拂过她散落在书页上的几缕发丝。
那细微的触感,惊得晨光在书页上轻轻一跳。”
听着十七号的讲述,观众们脑海中浮现出两张年轻的面庞。
不由得回想起学生时期,也曾发生过怦然心动的瞬间。
青春洋溢的气息扑面而来,年轻时的一次次心动,这怎么不算是爱情呢。
想起以前的事情,观众们在弹幕上感慨着。
“学生时代的爱情,是真的很美好,那时候的大家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思,喜欢就是喜欢,即便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现在回想起来也还是很怀念。”
“还记得高中那时候,我暗恋了一个女生,直到毕业后我才在朋友口中得知,原来那时候他也对我有意思,但是这糖已经过期了,可惜可惜啊。”
“本来说好要去一个地方读大学,但我没发挥好,去了另一个地方读书,从那以后联系渐渐变少,直到现在已经彻底不联系了。”
“我跟我的先生,就是在高中时期认识的,那时候的他还是个青涩害羞的小男生,这么多年过去,他也成了个发福的中年大叔,都是我一顿接一顿饭喂出来的。”
“年少时的怦然心动,光是想想都觉得美好,好像回到年少的时期,跟熟悉的同学朋友们,再次度过一次三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留下的记忆却非常深刻。”
“……”
十七号:“他回到座位,两人之间只隔着窄窄的过道。
翻书声再次响起,却似乎有了不同的韵律。
她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他偶尔投向这边的目光。
当她假装不经意地抬眼望去,他又迅速埋首书页,只留下微红的耳尖泄露了秘密。
一种无声的默契在静谧中悄然滋长,像藤蔓缠绕着阳光攀爬。
他合上书准备离开时,犹豫了一下,将一片精致的银杏叶书签轻轻夹进她的书页。
“借光,这页写得真好。”他声音低沉,目光清澈如初霁的天空。
她低头,那片金黄的叶子脉络清晰如掌纹,叶尖还凝着一小滴未干的晨露。
映着她骤然加速的心跳,和窗外泻入的、铺满了整个世界的明亮晨光。
那一刻,无需言语,某种透明而纯净的东西已在书页的微光里悄然绽放。
像初生的羽翼,轻盈地托起了两颗年轻的心。
飞向一个充满栀子花清甜气息的、令人无限向往的远方。”
听完十七号选手的回答,几百万名观众一致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不是说这篇文章有多好,而是这篇文章里的互动。
让他们回想起,年少时美好的青春。
听完这整篇文章,大家感受到的只有青春的怦然心动。
每个人年轻时的回忆,给这篇文章打了满分。
就连裁判组的四名老教授,也向十七号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十七号选手看向公屏,观众们对他赞赏的话语。
给足了他自信,完全没想到自己的一篇文章。
竟然能在六七百万名观众里,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在讲述的过程中,他的心情都是忐忑无比。
可现在看到公屏上的弹幕,别提有多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