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大张旗鼓进军东欧时,西线盟军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那副战术地图再次出现在林逸直播间。
时移事移,这副地图已经和1941,1942完全不同了。
在西线,巴黎解放以后,艾森豪威尔厉兵秣马,指挥几路大军同时向德国边界前进。
他的战略计划在地图上直接以箭头的方式标示了出来。
蒙哥马利的北方集团军群从沿海一带向东北推进。
目标是消灭德军有生力量,摧毁德国V-1飞弹的发射基地,占领良港安特卫普,改善盟军供应条件.
然后前出德国北部平原,从北面包围鲁尔。
布莱德雷的中央集团军群突破德国边界防线,强渡莱茵河,直指卡塞尔,完成对鲁尔的包围。
目标消灭西部德军主力,摧毁德国工业潜力,然后再继续东进。
两条线清晰地标出了盟军的进攻计划。
林逸直播间的视角从地图,转到了西线战场。
清小青和秋风则是在东线苏军队伍中,向着东欧进军。
8月30日,克里勒将军指挥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从塞纳河上的桥头堡埃尔伯夫出发,9月1日就占领了第厄普。
加拿大第1集团军的主力沿海岸向东北扫荡,解放了许多小港。
9月8日,加军占领了比利时的奥斯坦德。15日解放了泽布腊赫,肃清了海峡沿岸的敌人。
与此同时,在加军的右翼,英国第2集团军乘胜东进。
英军于9月4日一举占领了重要港口安特卫普,占领时港口设施甚至完好无损。
在中线,霍奇斯指挥的美国第1集团军从巴黎东西两侧的基地出发用3个军的兵力向东挺 进,直指比利时的纳慕尔、列日和德国边界。
9月2日,美军进入比利时。
一路上势如破竹,8日占领列日,10日解放卢森堡首都卢森堡城,11日进抵德国边境。
在霍奇斯右翼是巴顿的第3集团军。
8月29日,第3军团占领了兰斯和马恩河上的夏龙9月1日占领了凡尔登,然后渡过默兹河向梅斯前进。
9月5日,美军到达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南锡,7日强渡摩泽尔河。
9月11日,美军在摩泽尔河东岸的梅斯和南锡之间建立了阵地。
9月12日,另支美军渡过摩泽尔河,从南锡的东北迂回包抄,15日攻下南锡。
9月21日,北上的美国第7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的大部队在厄比纳尔会师,这样盟国各路大军就联成一体,时刻准备好了向德国边境发动全面进攻。
盟军的攻势比起苏军还要凶猛。
【已经没有什么能拦住盟军了。】
【哼,也就是现在才敢这么打,放在两年前,他们刚刚踏上法国的土地就要被德军拿下。】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哎,几乎一统欧洲的德国怎么现在成了这个样子。】
【溃败啊……】
【我不得不再提一次隆美尔了,元首纯纯是自掘坟墓。】
【德军就一点反抗能力没有?】
德军确实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至少在广阔的法国领土上没有。
自诺曼底登陆以来的3个多月中,德军损失重大。
西线只剩下49个师,并且每师兵力不过半数。
这是兵力上硬实力的差距。
大多数德军将领都认为,唯一的希望就是迅速撤到菜茵河东岸,据险防守。
占据天险,守住隘口,以少对多,唯有这一条出路。
集中优势兵力,依靠天时地利,可能还有的打。至少也会让盟军脱一层皮。
但是元首不这么想。
德军还不到需要退守的时候!
元首认为,他还有1000万以上穿军装的人,德国的工厂还能维持高速生产,甚至达到了战时的高 峰,德国的实力还很强!
他下令减少后勤人员,增加战斗部队。
把海军、空军转为步兵,同时还扩大兵役年龄界限,通过这种方式又拼凑了25个新师补充西线。
9月5日,美术生又让龙德施泰特重新担任西线总司令,莫德尔降为B集团军司令。
三个月内,西线德军三次易帅。
美术生已经习惯性把西线的失败推给下属的指挥不利。
殊不知,由于他的过分干预,德军正在不断走向深渊。
他命令龙德施泰特:守住德国同荷兰和比利时的边界、齐格菲防线和摩泽尔河,然后组织反击,迫使西方盟国单独媾和。
以便于他去集中力量对付苏联。
龙德施泰特只能接下命令,但是迫使盟军谈和?
异想天开。
美术生难道不知道在欧洲这片土地上,现在聚集了多少盟军吗?
他们的武器装备甚至比德军更好。
确实,德国士兵的军事素养排名世界第一,但综合战力也没比盟军强啊。
美术生早就被二战刚刚开始时德军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只要胜利了,靠的就是美术生英明的领导,而一旦失败,就怪底下的将军指挥不利。
哪有这样的道理?
林逸再次把直播间视角集中在盟军方面。
对于接下来的进攻方式,几位盟军将领有着不同的意见。
蒙哥马利极力主张把主要的兵力和物力资源集中到战线的北部,迅猛地进攻德国,直捣柏林。
而巴顿反对蒙哥马利的提议。
“只要给我一定的支持,我的第3集团军就可以在几天之内占领莱茵。”
艾森豪威尔自己则主张在宽阔的正面向莱茵推进。
这三位将领中,终究是艾森豪威尔来做最后的决定。
虽然艾森豪威尔反对上述的两个建议,但还是批准了蒙哥马利的一项空降作战计划。
用3个空降师去帮助英国第2集团军克服荷兰境内的3个障碍——马斯河、伐耳河和下莱茵河。
9月17日下午,英国第2集团军的3个师和1个旅从地面向荷兰发动进攻。
与此同时,盟国第1空降集团军开始空降作战行动。
这次大规模的空降牺牲巨大,但是盟军前进了80千米,也算有所战果。
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11月,盟军也一直没有再发起大规模进攻。
他们不敢低估德军的实力。
在这段时间里,盟军一直在积蓄着力量,从大洋彼岸,从不列颠岛的后续支援还在进入这片土地。
不断壮大的盟军力量,在前线准备就绪。
而他们的目标是一场全线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