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如果当你尴尬,那么一定不要表现出尴尬来。
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对面了。
因此见到躬身行礼的陈德康,太学讲师杨旭第一时间眉头微蹙,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责备:
“德康?你怎会在此处?”
说着,他目光扫过陈德康身旁那些衣着华贵、气质轻浮的纨绔子弟,尤其是为首的马少波,眼神中透露出明显的不赞同。
而陈德康心中一紧,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解释道:
“回先生的话,学生…学生是陪同友人出来游逛市井,恰巧路过此地,见人群聚集,便驻足观看片刻。”
他语气谦卑,试图淡化自己与马少波等人的关系。
毕竟在这位师长眼里,自己一直都是好学生。
装白莲花这种事男人不是不会,而是一般不用。
但是杨旭何等眼力,自然看出马少波等人并非善学之辈。
但他毕竟出来耍被发现了,而且身为太学讲师,也不便当着外人的面过多训斥自己的学生,只是微微哼了一声。
随后便意味深长地看了陈德康一眼,淡淡道:
“既入太学,当以学业为重,光阴宝贵,你好自为之。”
这言语中的敲打之意,陈德康自然听得明白,脸上不禁有些发热,低头应道:
“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这时,那小厮已笑着走上前来,对着杨旭和张翔瑜拱手道:
“两位先生真是博古通今,一语中的!
这董卓、吕布的画作,是您二位的了!
小的这就为您取下来。”
说罢,便利落地将两幅画取下,熟练地穿上画轴,用锦缎系好,恭敬地递给杨旭。
杨旭接过画,看也没看,转手就塞给了身旁的好友张翔瑜,略带埋怨地低声道:
“翔瑜,下次再有这等事,你便是搬来琼浆玉液,我也绝不奉陪了。
与一群小辈争抢玩意,成何体统?
平白失了身份。”
而此时的罪魁祸首张翔瑜却如获至宝地抱着两幅画,脸上尽是痴迷与研究的神色,闻言笑道:
“明远兄此言差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此二画的技法、用色、人物神态之捕捉,皆迥异于当下任何画派,精妙绝伦,前所未见!
虽画法粗糙,却别有风味。
弟得此宝,正好回去细细揣摩研习,若能悟得一二真谛,他日或可为朝中诸公绘制更传神的肖像,岂非美事一桩?”
他尤其着重摸了摸吕布那幅画。
“你看这吕布的英武之气,几乎破纸而出,若能将此法用于绘制武将勋臣…”
杨旭本是正统文人,对奇技淫巧不甚感冒。
但听到“为诸卿绘画”、“绘制武将”之语,又想起方才画中吕布那勃发昂扬的英姿,心中微微一动。
又觉得似乎确有些用处,便不再多言,只道:
“既如此,你便好好研习吧。”
而两人正欲转身离去,忽听得身后那清润宝阁内一阵轻微骚动。
随后,方才那刚刚进屋的小厮又匆匆跑了出来,脸上堆满了更加热情的笑容,高声对众人,尤其是对着杨、张二人说道:
“诸位贵客!诸位贵客请留步!
今日小店真是蓬荜生辉,竟能引得两位真正博学的大先生驾临!
我家主人在内听闻,亦是欣喜不已,特命小的再加挂三幅画作,以飨同道!
还请诸位再猜猜,这新挂出的三幅画中,又是哪三位英雄?”
众人一听,顿时欢呼起来,没想到今日还有加场,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杨旭和张翔瑜闻言,也停下了脚步,生出几分好奇,想看看这神秘的店铺还能拿出什么人物来。
只见几名伙计合力,又将三幅尺寸稍小的画作并列挂出,依旧盖着红绸。
小厮上前,同时将三块红绸揭下!
三幅画呈现的是同一个场景:
背景是漫天风雪,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画中三人皆身着戎装,似乎正在一场宴会之上,共同举杯。
左边一人,身着蓝袍,外罩铁甲,身材相对矮小,但面容枭傲,目光锐利,举杯的手势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
中间一人,身着红袍,披着皮甲,面容仁厚,双耳硕 大垂肩,举杯间神态温和却自有气度。
右边一人,一身翠绿袍服,同样衬着铠甲。
然而此人面容精悍,最奇特的是生着一副紫色的虬髯,眼珠竟隐隐泛着碧色,顾盼之间,威猛而略带异域风采。
三人举杯共饮,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风雪与宴会的暖意形成奇特对比。
小厮此时又亮出了新的提示板,揭开遮布,上面是一首七言判词:
“豪杰有志混华戎,无奈英才两炬红。
赤壁焰烧云梦泽,夷陵光照永安宫。
人间自此鼎三足,天上无由日再中。
惟有丹鼎心未死,夜深寒月照孤忠。”
杨旭览毕,抚须微微颔首,这诗虽直白,却也将三分天下、壮志未酬的慨叹点了出来。
比起前文,倒是有些意思。他学识渊博,心中已明了八九分,正待开口点破——
不料,旁边一个清脆又带着几分急切的少年声音抢先喊道:
“这三人我知道!是曹操!刘备!还有孙权!”
众人哗然,纷纷看向那出声的少年,只见是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正兴奋地指着画作。
杨旭和张翔瑜相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讶然失笑。
他们这等身份,自然不好再与一个孩童去争辩什么了。
只是没想到,这店家出的题,竟连市井少年都能答得上来,不知是该叹这故事流传之广,还是该赞这画作描绘得过于传神。
毕竟三国这段故事因为涌现的人物很多,所以哪怕是到了唐末还在有人不断地写评话。
只是没想到,这幅画上三个人竟然画的这般传神。
“可惜,此画与我无缘。”张翔瑜哈哈一笑,也不在乎。
他本来就是此中高手,有两副画回去自己研究研究,别说刘关张,就连二十八臣都给你画出来。
而一旁的少年却吸溜着鼻涕,十分激动。
拿过画来,目光振奋。
他其实根本就没猜出来是谁,只是他就知道这仨人而已。
没想到随口一答就答对了!
将画卷张开,少年里里外外的看着,盘算着这东西能卖多少钱。
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画卷背面各有一个数字。
“四五六”
他赶紧询问起来。
“这位小二,不知道这字是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