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会说话》第二期录制现场,气氛比首期还要热烈几分。
聚光灯下,复刻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阵列庄严肃穆,却因一个人的加入而活泛起来。
只见赵黑土套着一身灰扑扑的“士兵甲”戏服,往那陶俑阵里一站,竟真真假假难分彼此。
他煞有介事地对着身边一尊兵马俑拱了拱手,嗓门亮堂:“我说老伙计们,你们搁这儿一站就是两千多年,腿不麻得慌啊?当年跟着咱始皇帝打天下那会儿,是不是也偷偷盼着能坐下歇歇脚,啃两口硬邦邦的锅盔解解馋?”
他这活灵活现的“穿越”代入感,瞬间引爆了弹幕:
【哈哈哈哈赵老师这代入感绝了!兵马俑听了都得直咧嘴!】
【求给兵马俑加字幕:‘麻,但不敢动’!】
【专家呢?快出来说说,秦朝士兵真吃锅盔吗?】
仿佛听见了观众的呼唤,文物专家李教授适时笑呵呵地出镜了。他手里正举着一块精心复刻的秦代干粮:
“嘿,还真让赵老师说着了!秦兵行军打仗,就靠这硬面锅盔扛饿,据说能放半个月不坏呢。”
他顿了顿,对着镜头狡黠一笑,拍了拍身边兵马俑的腿,“不过啊,咱这些‘老伙计’站得这么笔直,可不是因为腿不麻!工匠们特意把膝盖这儿做了微曲处理,看着挺拔,实则暗藏玄机——这叫‘动态平衡’,是咱两千年前的古人智慧,厉害吧?”
话音刚落,只听“哐啷”一声,腾哥顶着一身夸张的将军铠甲,迈着不太标准的正步,歪歪扭扭地从陶俑阵里挤了出来,头盔上的红 缨都歪到了一边。
他煞有介事地抱拳:“报——!启禀将军,末将打探到,隔壁《千里江山图》剧组正偷吃香喷喷的桂花糕!咱……要不要过去蹭两块尝尝鲜?”
赵黑土眼睛一瞪,胡子都快翘起来了:“没出息!咱堂堂大秦勇士,就得吃这硬锅盔,就着咸菜疙瘩!那才叫一个地道!”
两人一唱一和,插科打诨,愣是把这庄严肃穆的兵马俑展厅,演成了热热闹闹的军营伙房。
连一旁见多识广的李教授都被逗得前仰后合,擦着笑出的眼泪:“你们俩啊,这活宝劲儿,要是生在秦朝,准能在军营里混个‘喜剧将军’当当!”
录制间隙,总导演何晟收到了一条来自博物馆馆长的消息:“何导,有观众看完首期节目,今天专门带着孩子来馆里认文物了,那孩子指着四羊方尊说,‘妈妈,原来这是个爱喝酒的老伙计呀!’”
何晟抬起头,正好看到屏幕里,赵黑土正踮着脚,煞有介事地给一尊兵马俑“整理”那其实从未歪过的头盔。
……
转眼到了《千里江山图》单元的录制。
这回,节目组玩了个新花样。
巨大的LED屏上,十八岁天才少年王希孟笔下的青绿山水画卷徐徐铺展,层峦叠嶂,烟波浩渺,那流淌的江河与叠翠的山峦,美得令人屏息凝神。
郭刚子和谦大爷换上了一身素雅的宋代文人长衫,坐在画前的茶桌旁,手里把玩着复刻的古画笔,倒也颇有几分文人雅士的风韵。
“您瞅瞅这颜色,”郭刚子指着屏幕上山峦的翠色,啧啧称奇,“这石青、石绿,可都是用上等的宝石研磨成粉调制的颜料!搁在现在,光这一幅画的颜料成本,那不得值它一个亿?”
谦大爷慢悠悠地提起茶壶,给两人添上茶,不紧不慢地接话:“可不是嘛,想想王希孟那会儿才十八,画这画,就跟现在的大学生搞毕业答辩似的,憋着一股劲儿,把浑身解数全使上了,才成就了这千古名卷。”
正说着,腾哥突然从巨大的LED屏幕后头探出脑袋,身上套着画中渔夫的粗布衣裳,肩上还扛着根道具鱼竿。
他笑嘻嘻地凑到茶桌边:“二位先生,打扰了!跟您二位商量个事儿,借点儿那石青颜料用用呗?您看我这渔网要是染成石青色,保准能网住几条大锦鲤,讨个吉利!”
最绝的还得数赵黑土。
他不知从哪儿摸出个平板电脑,煞有介事地对着那恢弘的古画屏幕比划着,嘴里念念有词,假装在发弹幕:“‘哎呦喂,这山画得也太陡了,爬上去得先备好防滑链!’‘啧啧,这水看着就透心凉,下去游一圈儿准得抽筋!’
——王希孟要是能看见这些弹幕,还不得气得从画里头蹦出来理论理论?”
这情景,惹得弹幕再次沸腾:
【郭老师这估值,比苏富比拍卖行的估价师还敢开价!】
【腾哥这脑洞!给渔网染石青?我看这脑洞能直接通到宋朝汴梁城!】
【被赵老师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千里江山图》里那划船的渔夫,搞不好真在偷偷吐槽山路难走呢!】
站在一旁观摩的画史专家周老师,看着眼前这热闹非凡又充满奇思妙想的场面,忍不住感慨万千:“以前啊,我们这些搞研究的,总担心年轻人不爱看这些古老的画。
现在才真正明白过来,不是他们不爱,是我们没找到那把钥匙,没让画里头那些鲜活的人,走出来跟他们打个招呼,聊聊天啊!”
录制结束时,何晟静静站在控制台后,望着LED屏上那片依旧流淌着千年光彩的青绿山水。
恍惚间,他似乎看到那个十八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正蘸满宝石研磨的颜料,在挥毫泼墨的间隙,也许也曾对着那绚丽的色彩,露出过纯粹而快活的笑容——
毕竟,能画出如此动人心魄的绚烂江山的人,心里头,一定住着一个永远热爱生活、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笑意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