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寻一行人连日赶路,终于抵达燕朔。
城门缓缓打开,守门的护卫看到穆寻回来,纷纷欢呼起来。
钦文永收到消息,马上亲自过来迎接,看到穆寻的那一刻,他终于松了口气。
穆寻看着后面黑压压一群人,“我又带了人来……”
钦文永大手一挥,“燕朔养得起,只要你回来,万事都好。”他马上命人找地方把人安顿下来。
进宫后,立即召太医给穆庆检查腿部。
穆寻在一旁紧张等候,钦文永看到她脸色发白,连忙宽慰,“你先安心,老将军的腿一定能治好。”
穆寻叹了口气,她看过父亲的伤口,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连敬检查完,脸色凝重。“老将军伤得太重,拖得太久,腿怕是难以痊愈了。”
老将军却不意外,淡淡道:“无妨,预料之中,我能捡回这条老命,能再见到女儿就已经够了。”
穆寻看着父亲枯槁的脸,心如刀割,心底复仇的火焰烧得更旺。
钦文永在一旁看着她的脸色,暗自叹了口气。
翌日,穆寻亲自巡视盘问刑部押出的那批人。
她翻着登记名册,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韩申。”
她若有所思,对手下的人低语一番。不多时,韩启骑马奔来。
“听说将军回来啦!我这心总算落地了。”
韩启刚到就大声嚷嚷,随即怔住了,“父亲……你们怎么在这里?”
原来此人正是吏部尚书韩申。
那晚太过匆匆,穆寻根本来不及看自己救下的人里面到底都有谁。去之前她就受韩启所托寻找他家人的下落,岂料韩氏一族早就不知去向。
穆寻正担心不知如何向他交代,没想到歪打正着,直接把人给救回来了。
韩申也惊呆了,他本以为儿子已经凶多吉少,没想到他竟然躲在燕朔,生龙活虎。
他当即跪下叩谢,“穆将军大恩,韩某实在无以为报!”
穆寻连忙把他扶起来,“韩尚书,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您怎会被关到刑部?”
韩申叹了口气,“我韩家世代执掌吏部,门生遍布天下。新帝登基,最忌惮的就是我们这样的门阀,第一道刀就砍我韩氏。我儿被任命去燕朔当质子,其实就想牵制我,让我父子分处一地。“
韩启脸色煞白,“原来您知道!”
韩申点头,“当然知道,可又有什么办法?若是不去,恐怕他又找另外的借口,还不如让你去燕朔,说不定还能寻得一条生路。"
"后来出了什么事?怎么我完全没有听说。“
韩申冷哼,“那个狗皇帝编了罪名,说我吏部结党营私,安插的都是太子的人。把我们全家都抓到刑部,日日审讯,让我说出阴谋。可我连太子在哪里都不知道!”
原来元康已经开始怀疑了,幸好穆寻去得及时,不然恐怕老将军也要被他抓去了。
韩申一脸感激看着穆寻:“若不是穆将军救出我们,恐怕我们已经没命了。我们韩氏都会感念将军的恩情。”
……
穆寻继续翻看登记名册,这些北靖的文官,要么遭人诬陷,要么谏言惹怒元康,甚至还有为废太子说话的被投狱。
穆寻心里一动,保住这些人,以后便都是太子回归的重要支柱。
这时,瑶音带着一队人马走了进来。如今她已经当上了燕朔的内务总管。
“穆将军,我已经安排好宅子,需要带哪些人安置,请吩咐吧。”
她一改往日奢靡穿着,一身蓝色官服,趁得她英姿飒爽,十分有派头。
穆寻忍不住打趣,“那真是辛苦瑶音总管了,承蒙关照。”
她行了个大礼,把名交给她,“麻烦多多关照。”
瑶音向她抛了个媚眼,“将军的事就是我的事,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招待他们。”
穆寻转向这些文官与家眷,“你们暂且随这位女官住在燕朔,待机会成熟,我再带你们回北靖。”
“谢谢将军!”
这些人被关到刑部之后,多被严刑拷打,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走出刑部大牢。
逃离北靖之时,有些重获自由的如释重负,但是又有一丝对未来的担忧。如今穆寻的话给了他们信心,像是重获新生。
穆寻还未翻余下的名册,发现角落里一群沉默的身影。
她盯着那些人,觉得很是眼熟。“你们都抬起头来。“
那群人微微一震,纷纷抬头。
穆寻快步走上前,声音颤抖:“是你们?你们都是北疆的将士?”
这时,那晚率先认出穆寻的老将走了出来。魏仲山,曾在穆老将军麾下的任职,后来战场上受了伤,被调回京城挂虚职。
因为他替老将军说了几句话,被皇帝的眼线听到,皇帝疑心病发作,觉得他和穆寻是一伙的,把他打入刑部。审讯多日也吐不出什么线索,便一直关在里面。
“小穆将军,这些都是北疆的将士,遭遇都跟老夫差不多,可能帮你说了两句话,就被打成叛军了。”
魏仲山在刑部待得久,成了老监犯,什么消息都知道一点。
穆寻心头猛地一紧。“那晚你们怎么也不说……”
魏仲山笑道:“那晚时间匆忙,情势紧急,大家只顾着逃命,哪里敢说那么多。只是听到老夫说了您的名号,全部都跟来了。”
话音一落,那帮将士齐齐抬头,眼神灼灼。
其中一个稍微年长的士兵鼓起勇气,“穆将军,您在我们心里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们知道,跟着您准没错!”
话匣子打开,大家纷纷发言。
“久闻穆将军大名,没想到还被将军救了,若是以后能跟在将军麾下就好了。“
“但凭将军吩咐!”
“将军让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
穆寻只觉得喉咙哽住,胸口像被火烧一般。“可我所谋之事十分凶险,你们还愿意跟着我?”
“誓死跟随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众人齐声呼喊,
穆寻环视他们,目光灼烈,这些人对北疆十分熟悉,若是能收了他们,对她收复北疆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