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天空阴霾密布,飞机降落在拉瓜迪亚机场时,陈洛透过舷窗看见远处的摩天大楼隐没在雾气中。
十二月的纽约透着一股肃杀之气,正如今天这场听证会的氛围。
黑色奔驰轿车在曼哈顿的街道上穿行。陈洛坐在后座,手中翻阅着助理准备的资料。
奥本山宫殿斗殴事件的影响比预想中更加严重,联盟声誉受损,各方压力巨大。
“老板,联盟总部到了。”司机轻声提醒。
陈洛合上文件夹,整理了一下西装。今天的听证会将决定未来几年联盟的管理方向,也是他在联盟高层面前展示理念的绝佳机会。
NBA总部大楼庄严肃穆,大理石柱廊透着权威感。安保人员引导陈洛进入会议室,里面已经坐满了联盟各队的老板和高管。
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大卫·斯特恩坐在主席位上,神情严肃地环视全场。这位联盟总裁面临着上任以来最大的危机,必须拿出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各位,奥本山事件给联盟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斯特恩开门见山,“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讨论如何加强对球员的管理。”
尼克斯老板詹姆斯·多兰第一个发言。“我们必须用铁腕手段!严厉处罚,绝不姑息!”
他拍着桌子,脸色通红。“这些球员太嚣张了,必须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老板!”
其他几位老板纷纷附和。
他们提出的建议越来越激进:限制球员的社交媒体使用,强制参加品德教育课程,甚至建议在合同中加入行为保证金条款。
陈洛静静听着,眉头微皱。这些老派老板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完全不理解现代球员的心理状态。
“陈先生,你有什么看法?”斯特恩忽然点名。
全场目光齐聚到陈洛身上。许多老板眼中带着审视,这个年轻的中国人在他们眼中仍是外来者。
陈洛缓缓起身,声音平静而清晰。“各位前辈提到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我认为解决方式需要重新思考。”
多兰不屑地撇嘴。“小子,你才入行几个月,懂什么管理?”
陈洛没有理会嘲讽,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堵',而是'疏'。”
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等待他的进一步解释。
“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球员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否为他们提供了足够专业的支持。”陈洛走向会议室中央的投影屏幕。
他示意助理打开准备好的PPT。屏幕上显示出森林狼队“诺亚方舟计划”的详细数据。
“心理健康管理、理财规划指导、媒体应对培训。这些才是预防问题的根本手段。”
数据图表清晰地展示了科学管理的效果。森林狼队球员的情绪稳定指数、场上技犯数量、媒体评价等指标都显著改善。
斯特恩身体前倾,明显被这些数据吸引。其他老板也开始认真听取陈洛的分析。
“以我们队的姚明为例。”陈洛继续展示案例,“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文化适应辅导,他在场上的情绪控制能力显著提升。”
屏幕上播放着姚明在比赛中冷静应对对手挑衅的视频片段。即使面对恶意犯规,他也能保持理智。
“这种管理模式不仅预防了问题,还提升了球员的职业素养和比赛表现。”陈洛的声音充满自信。
会议室里窃窃私语声渐起。几位年轻的老板开始点头认同,他们意识到陈洛提出的方案更具前瞻性。
“具体怎么实施?”热火老板帕特·莱利开口询问。这位传奇教练出身的老板向来重视细节。
陈洛早有准备。“建立联盟统一的球员服务体系。包括心理健康中心、理财咨询机构、媒体培训学院。”
他详细解释了每个环节的运作模式和预期效果。这套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让在座的所有人刮目相看。
斯特恩抬手示意会场安静,目光锁定陈洛:“继续说,陈,我想听听你关于成本控制的具体想法。”将赞赏转化为推动议程的实际行动。
多兰的脸色已经不太好看。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能提出如此成熟的方案,让他的强硬态度显得粗暴而落后。
“投资回报是长期的。”陈洛冷静回应,“球员问题减少,联盟形象改善,商业价值自然提升。”
他展示了一组预测数据,显示这种投资在三到五年内就能回收成本,长期收益更是可观。
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陈洛的发言占据了相当比重。他用数据和逻辑征服了大部分与会者,包括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老板。
听证会结束时,斯特恩走向陈洛。“你的提案很有价值,我们会认真考虑。”
散会后,好几位之前只是点头之交的老板主动走过来交换名片,连一向眼高于顶的帕特·莱利都和他多聊了两句。
散会后,斯特恩私下邀请陈洛共进午餐。两人来到总部附近的一家高档法式餐厅。
“你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很有想法。”斯特恩切着牛排,语气充满兴趣。
陈洛品了一口红酒。“中国是NBA未来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关键在于如何建立情感连接。”
“姚明的作用确实巨大。”斯特恩认同这个观点。
“不仅是姚明。”陈洛放下酒杯,“我们需要更多元化的推广策略。比如数字媒体的运用。”
他提到了社交平台和流媒体的潜力,这些在2004年还是非常前沿的概念。斯特恩听得津津有味。
午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斯特恩对陈洛的全球化视野印象深刻,两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下午三点,陈洛回到下榻的酒店。刚进房间,手机就响了起来。
“陈,是我,安妮。”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
陈洛坐在沙发上,声音温和。“有什么事吗?”
“今晚有个朋友的私人派对,都是艺术圈的人。你有兴趣参加吗?”安妮的语气带着期待。
陈洛看了看手表。“时间地点?”
“晚上八点,在上东区的一个画廊。”
就在这时,另一部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着一条短信:“我今晚在纽约,想喝一杯吗?——斯嘉丽”
陈洛盯着两个邀约,陷入短暂的思考。
“陈?你还在吗?”安妮在电话里询问。
“在的。”陈洛回过神来,“派对的具体地址发给我,我尽量过去。”
“太好了!我们八点见。”安妮愉快地挂断电话。
陈洛立即拨通助理的号码。“帮我查一下,今晚纽约最大、安保最好、并且有两个独立贵宾出口的爵士酒吧在哪里。”
“老板,您是有什么特殊需要吗?”助理有些困惑。
“嗯”,他轻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玩味:“艺术,还是激情?纽约的夜晚,总不会让人失望。”
夜幕降临,曼哈顿的霓虹灯开始闪烁。陈洛站在酒店窗前,心中盘算着今晚的安排。
时间管理,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