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那冰冷的屠刀落下,仅剩的几个尚具反抗之力的世家大族,瞬间被诛灭九族。
这一回,足足数千颗人头滚落,受牵连的家族多达二十余个。
其中,往昔不可一世的杨家,就此彻底跌入尘埃。
事实无可辩驳,即便血统再怎么高贵,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也不过是不堪一击。
谁拳头大,谁就能决定话语权,我说谁是你爹,那他就是你爹。
怎么?不服气?
那就下去跟你家祖宗好好商议商议,等商量出个结果,下辈子再来告知我。
加入世家或许困难重重,可要打进世家,相对而言却容易许多。
大汉王朝,这个屹立长达两百多年的庞大帝国,终究在曹氏集团步步紧逼、如剥皮抽筋般的攻势下,轰然崩塌。
曾经能左右朝廷兴衰的世家,往昔的辉煌已然不复存在。
此次刺杀事件,在曹营众人眼中,自始至终都如同一场闹剧,但它的恶劣性质却无法掩盖。
曹操与李玄机,这两人中的任何一位遭遇不测,对于曹氏集团而言,都将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震荡。
如今曹氏集团之所以如此团结,主要得益于文武各有能者镇场,且众人皆对曹操这位领袖心悦诚服。
若是换作曹昂,众人虽也会听从他的命令,但想要如曹操这般,将文武力量紧密凝聚,一致对外,那是决然不可能的。
于是,借着此次风波,整个北方掀起了一场全面的大清洗与大排查。
最终,众多颇具规模的家族世家,纷纷“主动”选择拆分家族,并分散至各地居住。
同时,他们还纷纷捐献家族珍藏的孤本典籍,用以充实争鸣府。
不得不说,世家的觉悟就是高,这边李玄机的刀还未出鞘,他们便已察觉到隐隐的杀气,随即十分识趣地做出改变。
这反应,确实很有前途!
……
相较于南方孙权与刘备发展的缓慢节奏,整个北方的发展可谓如同搭乘了高速列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为过。
随着争鸣府第一批学子正式踏入仕途,政府推行的轻官简政、分工明确的举措,终于显现出巨大成效。
分工明确之后,荀彧这位工作勤勉之人的工作量大幅减少,甚至有闲暇时间在政务厅调配香料。
曹操对这一结果同样十分满意,远超他原本的预期。
起初,曹操以为突然进行改制,可能会导致长时间的混乱局面。
然而实际上,这种混乱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之后便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
李玄机与贾诩暗自庆幸,大汉此次轻官简政能够成功,一方面是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另一方面曹氏集团人才济济,自身掌控力强大。
倘若天时、地利、人和缺少任何一项,改制恐怕就只有失败这一个结局。
轻官简政这件事,历朝历代都在尝试。
但说实在的,往往是官越精简数量越多,政务越简化反而越繁杂。
这是为何呢?
因为轻官简政过程中被清理掉的,大多是那些真正做事却没有背景关系的官员。
而留存下来的,多是些靠着裙带关系、血脉姻亲上位的关系户。
对于皇都官员也好,地方官员也罢,轻官简政关乎国家利益,对他们个人而言并无直接好处。
他们只会利用轻官简政来排除异己,结党营私,不断侵蚀国家权力,直至将地方变成自家的产业。
所以,轻官简政常常导致政府效率降低,进而需要招募更多官员。
如今汉末时期,世家官员多少还顾些颜面,行事没有太过难看,因此推行起来阻力不算太大。
照理说,当下既然已腾出手来,曹营的首要任务理应放在统一大业上。
但无论是曹操,还是荀彧、李玄机,心里都很清楚,变法就得在乱世进行,才能快刀斩乱麻!
一旦实现统一,反而不利于改革推进。
或许很多人觉得轻官简政并非什么重大之事。
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不对地方官员的权力加以限制,不控制官员数量,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就拿一个郡来说,有一个太守,三四个郡丞,每个郡丞再配上主簿,主簿又配备几个刀笔吏。
各种文轩别驾、车轩别驾、学院别驾、片林别驾、户籍别驾、农业别驾、常务别驾等五花八门的官职层出不穷。
别驾好歹算是一郡的高级官员,配个主簿、车驾,似乎也合情合理。
作为高级官员,独自管理一个部门,一个部门里有几十上百个官员,好像也说得过去。
官员手下再管些小吏这类事业编人员和临时工,似乎同样无可厚非。
官员设置得倒是不少,可真到办事的时候,却个个推诿责任,没有一个能真正派上用场。
在曹氏集团对世家动手之前,只要是成年的世家男子,或多或少都在朝廷挂有官职。
甭管官职大小,那可都是吃皇粮的铁饭碗。
他们什么都不用做,依旧能领取俸禄。
自从曹操力排众议,改革官制,推行轻官简政政策后,朝廷发放的俸禄瞬间减少了三分之二!
难怪荀彧近些年来一直纳闷,明明人口在增长,耕地也在增加,可国库不见充实,百姓家中余粮也未见增多。
敢情是官员数量跟着一同增长了!
整个北方人口共计两千多万,官员数量加起来就快二十万了。
再算上小吏以及一些编外人员,几乎达到十个百姓就要养活一个吃官粮的程度。
当然,在这件事上,李玄机也负有不小责任。
李玄机认为,要想快速发展人口经济,就应当适当给予地方权力。
他在冀州任刺史时,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但李玄机忽略了一点。
当初他亲自坐镇冀州,官员们哪敢不听话?
可这次涉及的范围是整个北方,距离遥远,难以全面掌控。
好在事情刚有苗头,就被荀彧等人察觉,及时遏制住地方官员对中央朝廷权力的僭越,并以严惩典型来警示众人,这才止住了这股不良风气。
提前排除这颗大隐患后,李玄机又回到家中,与自己的几位妻妾一同投入到“人造人”之中。
事实表明,大多数发明创造,都是在人吃饱了撑的才诞生的。
解决温饱问题后,民间也涌现出大量各行各业的人才。
据李玄机预估,十年之内,北方的发展状况,甚至可能达到唐初的水平。
这与刘备、孙权的势力相比,在生产力方面几乎形成了断层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