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成功像一席华美的盛宴,觥筹交错间,也必然引来窥伺的目光和暗藏的波澜!
《舌 尖》掀起的这场全球味蕾狂欢,不可避免地触及了某些敏感的神经和盘根错节的利益!
某份在西方颇有影响力的报纸,刊出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标题带着刺骨的寒意!
《舌 尖上的野心:华夏的文化输出!》
文章捏着鼻子承认《舌 尖》拍得确实好,镜头美、故事动人,但笔锋一转,开始质疑这背后是否有一只“无形的手”——国家意志推动的“软性文化扩张”!
文章危言耸听地说,华夏人这是在用“糖衣炮弹”(诱人的美食)来“征服”全球人民的胃,进而“俘虏”他们的心,潜移默化地输出华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最终“侵蚀”掉他们对自己本土文化的认同!
文章最后,还煞有介事地呼吁人们警惕这种“裹着蜜糖的陷阱”!
社交媒体上,一些附和的声音也冒了出来,把《舌 尖》的火爆与华夏在国际上越来越大的动静生拉硬拽到一起,渲染一种“美食背后藏着地缘政 治算计”的焦虑感!
不仅如此,一些自诩“正统”、“正宗”的美食家和厨师坐不住了,开始拿着放大镜在《舌 尖》里挑刺,目标直指那些展现地方特色的菜肴!
一位在岛国德高望重的寿司大师,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脸色不虞地对《舌 尖》中一闪而过的几款菜品表达了强烈不满!
他认为节目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和讲好故事,展示了一些添加了非传统配料的“新派玩意儿”,这严重误导了国际观众,简直是对食物的亵渎!
他的言论在岛国国内激起千层浪,也迅速在国际美食圈投下了一颗石子!
一些棒 子国的学者和网民,像是找到了由头,借着《舌 尖》里的片段,再次在网络上翻炒起“泡菜起源争议”的陈年旧账,试图争夺这种发酵食品的文化话语权!
尽管很快被更有理有据的历史考据和实物证据啪啪打脸,但制造噪音的目的已经达到!
……
杨承宣捧着的平板屏幕还带着他手心的温度,边缘因长期握持泛着淡淡的汗渍。
那篇《舌 尖上的野心》报道的标题用加粗的黑色宋体字排版,每个字都像淬了冰,在白光屏幕上透着森森寒意!
底下的评论区被特意截取了最具煽动性的段落,翻译后的文字带着明显的刻意曲解,诸如 “华夏美食入侵计划”“文化殖民新手段” 之类的字眼。
何晟的目光在屏幕上只停留了两秒,便移开了视线。
他端起桌上的保温杯,轻轻拧开盖子,一股浓郁的普洱茶香立刻漫了出来,混着办公室里打印机墨粉的味道,形成一种奇特的安稳气息!
浓茶入喉,带着微苦的回甘,顺着喉咙滑下,仿佛能压下所有纷扰。
“意料之中。” 他开口时,声音带着刚睡醒般的微哑,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沉稳。
“树大招风。” 他重复着这句老话,指尖在保温杯上轻轻点了点,“我们把那些藏在光鲜外表下的东西,那些他们不愿意让人看见的差距,都摊开在了阳光下!动了他们多年的固有利益,揭开了他们用以自傲的遮羞布,他们能沉得住气才怪!”
他站起身时,走到落地窗前。
远处的巨大 LED 屏格外醒目,高清屏幕上,窑洞前的老妪满脸皱纹,却带着质朴的笑容,她手上的油泼辣子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红色的辣椒碎裹着滚烫的油星,“滋啦” 一声浇在宽面上,那红亮的色泽透过屏幕都仿佛能闻到香味,极具冲击力!
“让他们说去。” 何晟转过身,目光锐利,“唾沫星子再多,也淹不死人。”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了几分,“我们镜头里拍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骗不了人的真实。”
“而且……这只是前菜,真正的硬仗,怕是在后面!”
杨承宣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何导,那些国际媒体现在都在跟风报道,故意曲解我们的意思,把好好的美食节目说成是文化渗透,这已经煽动了不少不明真相的人,影响会不会太大了!”
他咽了口唾沫,声音里带着焦虑,“还有那些说我们不正宗的指责,岛国那位寿司大师的话,在国际美食圈影响很热烈,棒 子国那边又借着由头吵起来,这……”
“正宗?” 何晟听到这两个字,像是听到了什么可笑的事情。
“他们说的正宗,不过是自己划定的条条框框!”
“美食的魂,不在那些所谓大师制定的教条里,不在那些故弄玄虚的规矩中!”
他的目光飘向窗外,仿佛看到了无数家庭厨房里忙碌的身影:
“它在每个人的心里,在万家灯火中飘散的烟火气里,在母亲的手艺、家乡的味道里。”
“至于岛国和棒 子国那边的争论……”
他的眼神沉了沉,随即又恢复平静。
“历史就摆在那里,谁也改不了!考古发现的陶罐,文献记载的文字,都是铁证!我们没必要跟他们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行!”
“老杨,你现在就通知公关团队,该澄清的地方一定要澄清,把我们拍摄的初衷、过程原原本本地展示给大家!但记住,姿态要正,不能卑躬屈膝,也不能盛气凌人!”
“我们是去分享的,分享我们的美食,分享我们的文化,不是去跟谁吵架的!”
他停顿了片刻,目光投向窗外更远的地方,穿过林立的高楼,仿佛穿透了时空的阻隔,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
“《舌 尖》只是个开始,他们真正怕的,从来不是这几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