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傍晚,天色将暗未暗。
《舌 尖上的美食》在星光视频的首页悄然上线!
第一集开场,没有喧嚣的音乐,没有炫目的特效。
镜头安静地掠过一片辽阔的麦田,金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发出沙沙的低语。
一个老农的身影在田埂上缓缓移动,弯腰,挥镰,动作带着岁月磨砺出的韵律。
背景里只有风吹过田野的声音,和他偶尔几声压抑的咳嗽。
一开始播出的时候,流量还不多,只有零星几个疑问的弹幕:
【???新节目?】
【何晟搞的?这画风……跟之前那些闹腾的不一样啊。】
【讲吃的?看着不像综艺……】
镜头轻转,滑进城市角落一家不起眼的面馆。
凌晨四点,寒气未散,店里却已亮起暖黄的灯。
老板夫妇围着巨大的案板,和面、揉面、醒面……动作流畅得像呼吸。
面团在他们手中被拉长、折叠、再拉长,最终化作千丝万缕,柔韧地在空中飞舞,落回案板时,发出轻微的“啪嗒”声。
旁边的大锅里,乳白色的骨头汤正咕嘟咕嘟翻滚着,浓郁醇厚的香气几乎要冲破屏幕。
第一碗面端上桌。
深褐的汤底,浮着红亮的油花,翠绿的香菜点缀其间,薄如纸片的牛肉铺了满满一层。
食客挑起一筷子,面条根根分明,裹着汤汁。
他凑近碗沿,“吸溜”一声,面条滑入口中,满足的喟叹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
星光视频因为能看综艺回放,所以每天的点击量都不低。
随着节目的播放,点进来好奇的人也越来越多!
【卧槽!我口水!】
【这……这面看着也太香了吧!救命!】
【四点就起来?就为了这碗面?这老板……有点东西啊。】
随着画面流转,弹幕彻底疯了。
【妈!快看!我对着屏幕流口水了!】
【那个做腊肉的老爷爷,守着一屋子腊肉几十年……看得我鼻子酸。】
【松茸原来长这样?采松茸的人简直是在玩命!】
【这哪是美食片?这拍的是活生生的人间烟火啊!】
【何晟!你是魔鬼吗?!大晚上放这个,我外卖软件已经打开了!】
某博上,#舌 尖上的华夏#几个字后面,很快挂上了一个鲜红的“爆”。
【《舌 尖》太绝了!安安静静拍食物,拍人,没一句煽情,可我就是看哭了!】
【那个做豆腐的奶奶说,‘做了一辈子,就想让街坊邻居吃到小时候那个味儿’,破防了。】
【看完觉得自己点的外卖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下一集呢?下一集拍啥?馋虫彻底被勾出来了!】
嗅觉灵敏的美食博主们纷纷下场,字里行间都透着激动。
“《舌 尖》拍出了食物的魂儿!从土里长出来,到端上桌,每一帧都是敬畏。”
“这根本不是美食片,是生活史诗,是手艺人的传承!看完只想立刻回家,吃口我妈做的饭!”
《舌 尖上的美食》这第一集,就像一颗滚烫的石子,噗通一声砸进了全球观众这潭温水里,瞬间激起千层浪!
社交媒体上,#舌 尖上的华夏#、#深夜放毒#、#馋哭了#这些词条把热搜榜挤得满满当当。
美食的截图在某友圈、某博、各种平台刷了屏!
深夜,无数人捧着手机,对着外卖软件上花花绿绿的图片咽口水!
更多的则是哀嚎遍野:“何晟!求你做个人吧!这大晚上的,还让不让人睡了!”
节目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地域美食的“Battle”开关。
油泼面、煲仔饭、松茸……这些片子里露过脸的美食,搜索量和销量蹭蹭往上窜!
各地的网友挤在官微下面,操着家乡话疯狂安利:“下集拍我们四川火锅噻!巴适得很!”“东北酸菜炖粉条申请出战!贼拉香!”“新疆烤羊肉串!yyds!安排!”
触动观众的,远不止是美食的诱 惑。
凌晨四点面馆亮起的灯,守着老窖几十年的酿酒人佝偻的背影,悬崖峭壁间采松茸的藏民布满老茧的手……
这些普通人日复一日的坚守,像一根根细小的针,轻轻戳中了无数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评论区里,“致敬手艺人”、“平凡中的伟大”、“想家了”的留言刷也刷不完。
许多年轻的观众看着看着,心里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有人发帖:“以前只知道吃,今天才明白,一碗面、一块豆腐背后,藏着多少故事,多少老祖宗的智慧……华夏文化,牛!”
油管上,视频也被同时上线!
评论区早已经被各种惊叹和疑问淹没!
“What is this magic?!That noodle pulling!(这是什么魔法?!那个拉面!)”
“The landscape is so beautiful! Is this really where the food comes from?(风景太美了!食物真的来自这些地方吗?)”
“舌 尖效应”像一阵飓风刮过全球!
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突然人满为患!
菜单上,“东坡肉”、“佛跳墙”、“松鼠鳜鱼”这些片子里出现过的名字,被老外们用半生不熟的中文或手指使劲戳着点单。
餐馆老板们又喜又愁:“菜单都快被点穿了!”
华夏超市里的酱油、醋、豆瓣酱、各种干货,销量也蹭蹭往上涨。
BBC、CNN、纽约时报……这些平日里严肃的国际大媒体,纷纷把镜头对准了这股来自东方的美食热潮!
标题一个比一个抓眼球:“华夏美食纪录片让世界疯狂”、“《舌 尖》:用味蕾征服全球”、“透过美食看华夏文化的崛起”。
报道里,都绕不开那精良的画面、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引发的巨大文化震荡!
旅游平台的数据也跟着疯涨!
华夏,特别是那些在片子里露过脸的地方,搜索量和预订量像坐了火箭。
“跟着《舌 尖》去旅行”成了最时髦的玩法!
老外们不再满足于爬长城看故宫,他们开始学着深入四川的巷子、云南的山寨、广东的老街,就为了尝一口片子里的地道滋味,感受那份独特的风土人情!
《舌 尖》成了许多外国人了解华夏的一扇新窗户。
他们开始好奇“节气”是什么,“药食同源”有什么道理,“团圆饭”为什么那么重要,“灶王爷”又是什么神仙。
通过美食这个最直接、也最温暖的媒介,他们对华夏人怎么过日子、怎么看待家庭、怎么和自然相处,有了点模糊又真切的感受。
“原来华夏人吃饭,不只是填肚子,是在吃一种感情,一种文化!”
他们殊不知,舌 尖上的华夏,才刚刚向世界揭开它神秘面纱的一角!
而这股由味蕾掀起的、带着五千年烟火气的风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