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索间,明澈将马车停在了一户青砖大瓦房的院内,想来这就是明澈的老家了。
马车还未停稳,却见屋里已迎出了许多人。
“是老二家回来了!”
“这位是?”
“快来看,澈儿娶媳妇儿了!”
“老二家的把孙媳妇领回来了,呵呵—”
显然明家人还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姜小满在明妈妈的引导下乖巧地叫人。
阿爷好、阿奶好、叔叔好、婶子好、弟妹好……
虽然她一个都没对上。
要认得这些人且得慢慢来呢。
当一家人坐定后,一老妪握了小满的手,满意道:“是个齐全孩子,叫什么名字啊?”
“阿奶,我姓姜,因为出生在小满时节,所以名唤小满。”姜小满最先确定的明家人便是这位干瘦的奶奶。
“阿爷阿奶,你们近来身体可好?”明澈上前问候老人。
“好!亏得你爹娘惦记,如今阿爷和阿奶硬朗着呢……”阿奶抚着明澈的头继续道,“澈儿莫不是长高了?也变得—”
“娘,澈儿都多大了还长,变聪明了倒是真的!澈儿今年都读书识字了,还过了城里的秀才考试呢!”回到老家,明二眼见的话多了起来,急着和他娘汇报明澈的变化,虽然他并不清楚明澈过的只是县试,还不是秀才。
“哦!好好!祖宗保佑,我明家要出个秀才了!明儿去祭祖定要将这个好消息告知祖宗!”明澈爷爷拊掌笑着。
“澈儿真成秀才了!”
“你看澈儿的言行的确伶俐了许多!”
明澈本想解释些什么,又觉得反正爷奶叔婶也不会懂得县试与秀才有何不同,再看看他爹娘颇为熨帖的样子,索性就担了这秀才的名头。
“爹娘,这是给你们带的滋补药丸!老三家的,这些是给你的—”明妈妈将带回的包袱拿了过来,颇为豪爽的将里边的物件儿一一分予众人。
这些物件儿明妈妈在回来的路上早已一一分好,点了一遍又一遍。
待每人都得了东西,喜气洋洋间却见一小女孩奶声奶气走过来道,“我还没有?”
明妈妈愣着神,着实不知道这个看上去只有两三岁的小女孩是谁家孩子?
一年轻少妇穿过人群抱起小女孩道,“没关系的,小孩子家要什么礼物。”
明妈妈瞧了一眼方恍然大悟道,“呦,大丫在家呢?这个是大丫的孩子吧?”
这位被唤做大丫的少妇,是明澈三叔三婶的长女,已经嫁去邻村。只是今年开春丈夫突发意外,婆家不想平白添两张吃饭的嘴,便将母女二人赶回了娘家。
此刻,明妈妈也是在妯娌的耳语下,才明白大丫不是回娘家看爹娘,而是被婆家赶回来的。
“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帮你带了礼物!”姜小满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从侯府带出的饴糖。
“我叫妞妞!”拿到饴糖的小女孩眉开眼笑道。
“妞妞,快叫舅母!”大丫催促着妞妞叫人。
“舅母好!”这一声舅母,小满听得高兴却有些不适应。
这大丫虽说年纪看着比小满稍大,但是明澈的堂妹,管小满叫嫂子,这妞妞自然称呼小满为舅母。
收到礼物的明家人显得很开心,看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小满颇觉明家倒是颇为和谐。
直到明阿爷发话道,“你们从去年端午到现在才回家,这大半年的攒了多少银子啊?”
“爹,这大半年澈儿又是娶媳妇,又是念书,没攒下什么银钱,等过年回来再孝敬您二老!”明二有些不好意思道。
“都花完了?你们呀,作为这家里的长子长媳,是一点儿都不想着家里呀!今年本还指着你们拿钱回来给三头娶媳妇儿啊—”明阿爷一改方才的慈眉善目,指着明二的脑袋开骂。
“他爹,老二家的今年的确是办大事儿了,也不容易!”
明阿奶一边劝着老头儿,一边又看向明妈妈道,“老二家的,不是娘说,咱村东头那陈狗子家大儿子,底下的弟妹哪一个不是管的妥妥贴贴,你们当老大就要有个老大的样子—”
明二虽说行二,但明大在三四岁时就病死了,明二在家就算是长子了。
姜小满弄不明白,方才还慈爱的二老,怎的没拿到想要的银子,这就翻脸了?
怪不得明妈妈在京城做了那么多年奶娘,都没攒下什么家底,只是给小满赎了个金钗就几近掏空腰包。
原来都贴补了老明家这个无底洞啊!
明二和明妈妈今年在京城,给明澈成亲里里外外花了许多,给小满赎回金钗也花了不少,明澈读书还要买些笔墨纸砚,着实是不富裕!
“娘,澈儿成亲了,日后还要科举,我们这次回来就是和爹娘商量,以后可能没那么多银钱贴补家里了—”这些话明妈妈一路上已想了很久,今儿终于鼓起勇气和婆婆说了。
“什么?老二家的,你们怎的如此自私!你们在侯府当差吃香的喝辣的,吃住都不怎么花钱,府里还时不时发两件衣裳!你们发达了就不管家里了?生这种儿子何用?不孝啊—”明阿奶情绪激动地控诉着。
“让他在京城逍遥,别管这家里的死活!以后也别再登这家里的门!”明阿爷似乎要往外赶人,嘴里还叨叨着,“明日清明祭祖也不必去,别到时候辱没了先人!”
“爹娘,马车已经套好了!那咱这就和爷奶告辞了?”明澈以前是个傻子,并不明白家里这些弯弯绕。
今日看到他爹娘受气,又想到明妈妈一路上抠抠巴巴,连一碗浆水面都舍不得吃,却是要省下银子来贴补这群人,不禁火气升腾。
“你个畜牲!爷奶说几句,你还当真了?”老实巴交的明二此刻却是摆起了父亲的款儿,朝着明澈匡匡就是两脚。
“你干什么?”明妈妈从不允许别人动明澈一个手指头,哪怕是明二。
姜小满算是看懂了,即便明阿爷阿奶骂的再凶,明二两口子都是洗耳恭听不敢造次的。
他们回来是要给祖宗报告明澈的读书情况的,当然也指望着祖宗保佑明澈越来越好,怎可能不去祭祀祖宗就这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