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的午后,阳光透过咖啡馆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飘着烘焙咖啡豆的焦香,混合着窗外零星鞭炮的火药味,把新年的慵懒与喧闹揉成了一团。
何晟搅动着杯中的拿铁,奶泡在水面上晕开一圈圈涟漪,目光落在对面星爷摊开的剧本上——《夏洛特烦恼》五个大字,被他用红笔圈了又圈,边角已经微微发皱。
“如果是腾哥来演夏洛,我放心。”星爷忽然开口,“说实话,我看完剧本,第一时间觉得这男主角就是为腾哥塑造的!别人演不出来!”
何晟握着杯子的手指猛地收紧,杯壁的凉意透过皮肤窜进心里。
不愧是星爷,仅凭文字就看穿了角色的灵魂!
他赶紧放下咖啡杯,指尖在桌面上蹭了蹭,脸上挤出尴尬又佩服的笑:“星爷您眼光毒辣,我也是这么想的。”
当时星爷和他说要合作拍电影的时候,他第一个想的就是把前世麻花里优秀的作品带到这个世界里。
所以就连夜按照记忆里的剧情,编写了夏洛特烦恼,拿来给星爷掌眼!
“你这剧本里藏着东西啊。”
星爷忽然翻过十几页,“表面看是闹剧,骨子里全是人心!人啊,总在失去后才明白自己要啥,这道理够嚼一辈子!”
何晟刚要接话,星爷又唰地翻到最后一页,指着“夏洛穿越回现实,抱着马冬梅不放”的桥段:“这里的配乐,得用民乐……我琢磨着,用古筝!弦一挑,那种‘失而复得’的劲儿就出来了!再混点唢呐,热闹里带点酸,像极了过日子——吵吵闹闹,却舍不得分开!”
“我让音乐组试试。”何晟掏出手机记笔记,“对了,秋雅的演员,我想到一个人——”
星爷抬了抬眼镜,镜片反射的阳光晃了晃:“你先别说,让我来猜猜……是苏晓晓吧?”
“正是……”
何晟忽然意识到他真的很懂选角的门道……毕竟前世的时候,星爷也曾精准的选到了那些……又有才华又有劲头踩缝纫机的演员……
“苏晓晓眼神里有股子想摆脱平凡却又怕失去安稳的劲儿。”
星爷用红笔在秋雅名字旁画了个圈,“你看她演女将军自刎那场戏,这股子矛盾劲儿,跟秋雅太像了。“
何晟端起咖啡猛灌一口,忽然想起苏晓晓试镜时说的话。
小姑娘攥着剧本红着脸说:“我高中时总偷穿表姐的连衣裙,觉得那样就能变成校花,结果被全班笑了半学期。”
咖啡馆的风铃忽然叮当作响,杨承宣抱着剧本冲进来:“何导!星爷!投资方刚发消息,说想让流量小生演袁华!”
“哪个流量?”星爷的笑容瞬间敛了,手指在剧本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就是那个演古装剧总面瘫的!”杨承宣急得直跺脚,“他们说只要肯换角,投资再加两千万!”
何晟刚要说话,星爷忽然把剧本往桌上一拍:“让他演可以,先把《再别康桥》背出东北味儿来。”
三人面面相觑的功夫,星爷已经在袁华名字旁画了个鬼脸:“这角色得自带迂腐劲儿,流量小生那眼神,一看就不行!”
“那换谁?”杨承宣掏出备用演员名单,满脸愁容。
何晟忽然想起林默演程蝶衣时的样子,那身段那眼神,活脱脱从民国画报里走出来的世家公子:“让林默试试?他穿长衫站在那儿,不用说话就透着股子旧时代文人的酸气,正好配袁华那股子劲儿!”
“哈哈哈哈!”两人都被何晟逗笑了,不过片刻,星爷就陷入了沉思。
他盯着林默的资料看了半晌:“叫他明天来片场,我亲自给他画眼线!”
窗外的阳光斜斜地淌进来,把三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何晟望着星爷在剧本上涂涂改改的样子,忽然觉得……这哪是在拍电影,分明是在给每个角色找魂儿!
……
开机仪式那天,星城影视基地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
长枪短炮的镜头对准了临时搭建的香案,红色的“开机大吉”横幅在寒风里猎猎作响。
腾哥穿着白衬衫站在C位,领口歪得像被狗啃过,手里的香举得笔直,眼神里却透着“我是谁我在哪”的迷茫。
苏晓晓一身白裙站在旁边,裙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倒真有几分秋雅的清冷劲儿。
“三、二、一!”星爷举着导演喊卡的牌子,声音沙哑却透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夏洛特烦恼》,开机!”
何晟站在人群后,看着林默被星爷按在折叠椅上画眼线。
青年穿着灰布学生装,脊背挺得笔直,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淡淡的阴影,被眼线笔戳到眼角时也只是抿紧嘴唇,像只受了委屈却不肯吭声的猫。
……
《夏洛特烦恼》的片场就像个大型游乐场,每天都在上演着哭笑不得的戏码。
腾哥为了找夏洛那种吊儿郎当的感觉,硬是把自己的头发睡得像鸡窝,开机前被造型师追着喷了半瓶发胶。
拍夏洛穿越回教室那场戏时,他对着黑板上的数学题发愣,突然冒出来一句:“这题我当年就不会,穿越回来还得受这罪?”逗得全场笑到打板都没人听见……
苏晓晓倒是入戏很快,穿上白裙子往那一站,自带秋雅的清冷劲儿。
林默的袁华成了片场的活宝……星爷给他画的眼线总被他眨眼蹭花,最后干脆让化妆师用防水眼线笔,结果拍淋雨戏时,眼线顺着雨水往下淌,活脱脱一只熊猫。
何晟忙完片场的事,就一头扎进《舌 尖上的华夏》的筹备里。
他带着摄像组跑遍了大江南北,凌晨三点去山东的馒头铺,看老师傅用老面发酵,面团在案板上摔得砰砰响。
中午蹲在陕西的窑洞外,看大娘用祖传的擀面杖擀面条,面条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傍晚钻进云南的竹林,跟着老乡挖竹笋,露水把裤脚都打湿了。
“这笋得趁露水没干的时候挖,不然就老了。”
老乡一边挥着锄头一边说,“我们祖祖辈辈都这么挖,这叫顺天时。”
何晟让摄像赶紧把这画面拍下来,他知道,这就是“藏在日子里的文化”!
可拍摄过程中还是有些许麻烦,有境外媒体撺掇当地一些人故意刁难。
在福建拍佛跳墙时,就有个自称美食评论家的人跳出来,说他们拍的不正宗,非要现场指导。
何晟没跟他较劲,就让老师傅慢悠悠地说:“这佛跳墙啊,一百家有一百种做法,就像咱中国人过日子,各有各的讲究,哪有什么正宗不正宗的。”
这话被摄像机原原本本地录了下来,后来播出去时,网友纷纷点赞:“这才是咱华夏的包容劲儿!”
星爷偶尔也会来探班,一来就拉着何晟讨论镜头。
“拍那个拉面师傅的时候,镜头得跟着面条转,让观众看着就想伸手抓。”
他指着监视器说,“还有那个做年糕的老太太,拍她手上的老茧,比说什么都管用。”
何晟点头如捣蒜,心里明白,他这是把拍电影的门道都用到综艺里了!
又是一阵奔波与忙碌。
等何晟站在剪辑室里,看着屏幕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他仿佛能看到,当这些画面传到世界各地,会有多少人对着屏幕流口水,然后好奇地问:“华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突然觉得这大半年的奔波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