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了新的线索,赵德明再次被“请”到了城南分局。
这一次,询问室内的气氛和上一次截然不同。
顾沉舟和赵峰坐在他对面,面前摊开着笔记本,两人看见赵德明进来,视线牢牢锁定在他身上。
这一次没有寒暄,也没有客套。
“赵德明,我们又见面了。”
赵德明一脸茫然:“两位警官,上次不是说就找我来了解点情况吗?该说的我都说了...这次又为了什么事儿啊?”
“你们每次都在饭点找我,我实在不知道我还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赵德明语气听上去很无辜。
“赵德明,二十年前,也就是2003年,你有没有为南山市第三纺织厂拉过货?”
顾沉舟抽出一张进货记录单,放在赵德明面前。
“我们找到了南山市第三纺织厂的进货记录,你接过这个厂子的活儿吧?”
顾沉舟的问题像是一根针,赵德明的瞳孔瞬间收缩了一下。
虽然只是瞬间的反应,但足以被顾沉舟所捕获。
“进...进货记录?”
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装傻,他反问道:“都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记不得了呀。”
“赵德明!”赵峰猛地一拍桌子,声音在询问室里炸响。
“别给我们装傻充楞,我们已经掌握了你当年给纺织厂拉货的记录,这代表你当年的行车路线和李晓芸下班的那条路高度重合。”
“只要你为纺织厂拉货,你就一定绕不开那里!”
“警官,你这话说的就不讲道理了。”赵德明抬起头,脸上挤出一丝委屈。
“我当年跑车,东南西北哪里不去?路过的地方多了,难道每个路过的地方死个人都要算在我头上?”
他提高了几分音量,也许是试图用音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心虚。
“再说了,李晓芸遇害的那条路下班的工人都会路过,你们怎么不去问他们,看我好欺负是吧?!”
“赵德明,我们在李晓芸生前的纽扣上找到了你的DNA信息,上面写的很清楚,如果和你没关系,你的皮肤碎屑怎么会出现在她的纽扣上?”
压力如同潮水般一波 波涌向赵德明。
他的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眼神闪烁,不再像之前那样直视顾沉舟。
“我...我解释过了!”
“那可能是不小心蹭上去的,搬货,卸货,人挤人的,谁知道什么时候碰上的,都过了二十多年了!”赵德明声音有些颤抖。
“你说是不小心,可什么样的不小心,会让你的皮肤细胞嵌进纽扣缝隙里?这需要极近的距离,极大的力道才能做到!”顾沉舟也提高了音量。
“没有!没有搏斗!”赵德明猛地摇头,情绪开始激动起来,“我根本不认识他,什么搏斗,这都是你们的猜测!”
他的镇定正在瓦解,反而有一种被逼到墙角的焦躁和愤怒。
“你说是我们瞎猜?可一个毫不认识的人,为什么会在她的纽扣上留下你独一无二的生物信息?难道是巧合吗?天底下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就是巧合!就是倒霉!”赵德明梗着脖子,低吼道:“我他妈怎么知道?你们非要逼我承认我没做过的事情吗?!”
他身体不断晃动,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的焦躁。
不知道他的焦躁是来源于愤怒还是恐惧?
“我承认当年我是对不起我女儿周晓芳,我也对不起他妈,我混蛋,但这不代表我会杀人!我根本不认识什么李晓芸!我没杀过人!”
他开始将话题往自己过往的经历上引,也就是用一件错事,来掩盖另一件更大的罪行。
这是一种常见的审讯抵抗策略。
顾沉舟并没有被他带偏,他紧紧抓住主线,语气森然:“赵德明,我们现在问的是关于李晓芸的命案,和你当年的家事有什么关系?”
赵德明喘着粗气,他的心理防线显然已经被冲击出了裂痕。
但他就像一块滚刀肉,咬死不承认,任凭顾沉舟如何施加压力,他就是不承认最关键的那一部分。
这个案件,到目前为止还缺乏决定性的一击。
现在顾沉舟他们还没有找到目击证人,没有凶器,没有他直接出现在案发现场的证据。
如果仅凭一枚纽扣,虽然嫌疑极大,但在法庭上很容易矢口否认。
如果赵德明还有反侦察意识的话,他完全可以坚持那就是偶然接触,并且无限当年调查取证人员有取证污染的可能。
这些疑点都会成为辩护律师可以利用的空间。
顾沉舟看着对方歇斯底里的样子,他知道,继续高强度施压,可能会让对方彻底闭紧嘴巴,甚至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靠在椅背上,给赵峰使了个眼色:“把刚才的笔录给他看,没问题就让他签字。”
这突然的放松,让精神过度紧绷的赵德明反而愣了一下。
赵峰将笔录递到赵德明面前,顾沉舟注意到,在接过笔录时,赵德明的双手有些微微颤抖。
他草草在上面扫了一眼,就在末尾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按下了手印。
“那今天就先到这里吧。”顾沉舟面无表情的站起身来,“但记住,案子还没有结束,我们会随时再找你。”
赵德明站起身,眼神复杂的看了顾沉舟一眼,他什么都没说,默默站起身,有些踉跄的走向门口。
看着赵德明离开的背影,赵峰也被搞得有点没心态的,他抓了抓头发:“妈的,这老小子嘴真硬,明明都快撑不住了,就是不认!”
顾沉舟看着空荡荡的门口:“我们在试探他,同时他也在试探我们,他今天在试探我们手里有没有关键性证据。”
“只要我们没有,我们就很难零口供定罪,他在赌,赌我们找不到更直接的证据。”
“那现在怎么办?”赵峰问道。
顾沉舟翻开陈国华老爷子的笔记本,他熟练的翻开了其中一页。
这本笔记本在这些日子他已经翻开了很多次,陈国华老爷子的笔记确实给他提供了很多思路和线索,也避免他走一些弯路。
“这上面写那年那条路上有一个流浪汉,上面只写了这个流浪汉的名字叫王二蛋,我想找到他,他说不定当年目击了案件的一部分真相。”